扎根职教 润物无声
——天水农业学校刘文珺老师的成长之路

今年53岁的刘文珺是天水农业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1990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分配到天水农业学校任教至今,近30年来,她一直从事专业教学、班级管理、科技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等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

严守师德,乐于奉献
刘文珺长期担任班主任,她在抓好课堂纪律的同时多次组织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使他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她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思想行为档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思想变化等方面了如指掌。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总是花费大量时间逐个谈心,从不在班集体面前批评学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在生活上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学生,学生生病了她深更半夜亲自送到医院,陪护到天亮。学生思想出现了动摇波折,她能耐心细致地开导解说,使学生及时从迷惑中解脱出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她慈母般的教育和关怀影响了一大批学生,使他们在毕业后的人生道路上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她曾3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获得“甘肃省师德标兵”称号。

苦练内功,争做标兵
作为一名党员,刘文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在教学第一线讲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为了观察作物的生长状态,取得准确的数据,她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在田间地头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日统计分析科研数据,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她参与的《天水地区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天水半夏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水旱半夏种植资源保护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甜柿引种选优及幼早丰栽培研究》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天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她主持的天水市科研项目《天水野生胡麻种质资源保护及胡麻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2018年9月结题验收,于2014年主编出版了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通用教材《马铃薯栽培技术》。先后在《中药材》《中国果树》《中国果业信息》《酿酒科技》《甘肃农业科技》《耕作与栽培》《甘肃农业》等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
2013年3月至6月,在东北农业大学她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获得培训教学比赛“三等奖”。2014年10月至12月参加了教育部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出国培训项目“建立与中国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现代农业经济专业》的培训。2015年11月,在“十二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回国教学实践成果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奖。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果树工四级、农艺工三级、计算机操作员三级证书。

一丝不苟,专心教学
刘文珺针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和模拟实际,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在大田、实验室都能看到她辅导学生的身影。在种子质量检测实训中,为了训练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每个细微的动作她都手把手地教,仔细盯着看,做不到位的哪怕连续重复百次、甚至上千次,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她有时忘记了吃饭,节假日不休息更是家常便饭。辛勤的付出也有了回报,她于2012年获得第27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1至2012年她辅导的学生获得第26和27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2011至2018年,4次获得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种子质量检测”项目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由她辅导的学生,先后获得中等职业学校“种子质量检测”项目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市级一等奖8项。她的学生在历年的对口升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后有很多走上了重要工作岗位。曾2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2015年她本人获得天水市农业局授予的天水农业学校首届“教学标兵”奖。2018年被评为天水市专业骨干教师,2020年被评为天水市学科带头人。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