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桃李
——记秦安县第四中学教师张杰

张杰任教28年来,曾是身份特殊的代课教师,二十五年扎根农村,厚植教书育人情怀,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服务宗旨,以“爱心”点亮学生扬帆远航的灯塔。
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永远保持崇高的职业操守
张杰连续多年承担高三级四个班英语课,担任班主任、高三级级主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勤奋,一丝不苟,埋头苦干。97年张杰的父亲患了重病,在老人病危的日子里,他也没有丢下所带的高三毕业班学生。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照看病危的父亲,在30多里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骑自行车来回奔波,往返于学校和家里,没有耽误一节课。当年四月初,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母亲也因劳累过度和极度悲伤突发脑溢血,经治疗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中,他含着泪水,咬紧牙关坚守在高考攻坚的第一线,挺了过来。他的经历感动了其他教师,也深深地鼓舞了学生,学生们的学习更加努力了。就在当年的高考中,他所带的学生上线人数达17人,其中上重点线6人。
99年5月的一天 ,在赶往学校的路上,张杰被一辆违章行驶的农用车撞倒,头部、腿部多处重伤,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因失血过多,当场昏迷,生命垂危。通过三次手术,在亲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在孩子们热切的盼望和真诚的祝福中,他一天天康复了。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他带着一身的伤痛和残存在肢体内的钢板,重新返校,坚持教学。这次经历,让他懂得伟大而光荣的教育事业,神圣而高尚的教师职业,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为他劫难后的生命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勇气。

辛勤耕耘,以智化人,永葆与时俱进活力
张杰努力钻研业务,积极投身农村学校教研教改,根据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总结多年来的教改经验,推行了“低起点、小步走、常巩固、多鼓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班级整体英语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导师带徒”活动中,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把自己多年总结的教学方法无私传授给他们,促进他们的进步,现在已有十多名青年教师成为学科骨干。作为年级组长,他积极配合学校创造性开展工作,凝聚高三级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的高考能够一年上一个台阶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近几年来,他在高三复习备考中,采取了“专题辅导、补弱纠偏、跟踪补强”等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法,拓展了高考复习渠道,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从2004年到2019年,所代班级高考上线学生英语人均成绩都在95分以上,最高分136分,所代班级本科上线人数累计200多人,其中上重点线24人。
倾情奉献,以情动人,永远牢记全心全意服务宗旨
他吃住在学校,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他在紧抓近线生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学生中的那些弱势群体,他关心贫困学生的冷暖,狠抓学困生的转化。他不顾身体疲倦和旧伤发作,经常对学困生开展家访,耐心细致教育,鼓励他们坚定学习信心、发愤读书,靠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他经常不顾自己生活贫困,资助贫困学生。学生杨来萍来自一个穷山村,家中有一个伤残的妈妈,非常贫困。有一次,杨来萍突发阑尾炎,张杰得知情况后,组织学生立即赶去把她送往医院,并垫付了1000多元的手术费。她的妈妈闻讯赶来后,直抹眼泪,从兜里掏出借来的600元钱,直往他手里塞,张杰说:“这钱我不要,给孩子买点营养品吧。”就是这份鼓励,杨来萍后来考入兰州理工大学。
2008年,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张杰同志正在四楼给学生上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学生们都惊慌失措,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团。短暂的慌乱之后,张杰很快镇静下来,在楼房剧烈地摇晃中他指挥学生有序撤离。正当他准备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时,他发现角落的课桌下还爬着一位女同学,这个同学平时身体虚弱,时常有昏晕现象。在地震中伴随着剧烈地摇晃,她早已脸色苍白,瘫软无力,不能动弹。张杰转身跑了回去,背起了杨旭芳才最后撤离到了安全地带。

从教多年,他始终以一个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 和“全国优秀班主任”、“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陇原优秀乡村教师”、“天水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水市最美乡村教师”、“天水市劳动模范”、“最美天水人”等荣誉。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