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政策,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问题,各种奖助学政策,帮助学子们安心学习。截止2011年10月,学院发放国家奖学金6.4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73.5万元;国家助学金734.7万元;深圳-甘肃助学金3.1万元;威龙助学金10.5万元;学院奖学金93.24万元;勤工助学金6.0万元;天水农村“雨露培训”助学金38.5万元; “爱心基金”助学金2.25万元;特殊贡献奖2.83万元;义务服兵役学费补偿14.9万元;生源地贷款748.28万元;向身患疾病的辛忠强同学捐助3.44万元。目前正在评定待发放的还有国家奖学金7人,金额5.6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153人,金额76.5万元;国家助学金2497人次,第一次发放金额374.55万元;学院奖学金60.6万元,“三好优干”奖10.1万元;“三好优干标兵”奖2.525万元,全年共计发放学生的各类奖助学金金额达1700多万元,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资助途径。

一是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新生顺利入学。新生报到期间,开通新生报到“绿色通道”,通过缓交、免缴学费、办理助学贷款等手续,确保“通道”畅通无阻,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顺利入学。2011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有849人,占入学新生的30.5%,其中办理助学贷款596人,有253人通过办理缓交学费直接入学,占“绿色通道”人数的2.98%。

二是深入发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奖助学金评审工作。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班风,按照国家、省上和学院的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认定、详细登记、严格审核、采用银行卡打卡,保证了情况真实、数据正确、金额准确、发放及时等有效措施,使国家及学院的每一分钱都能及时准确的发放到学生手里,使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享受到阳光的政策,并实实在在的帮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院充分利用评定奖助学金这一契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召开全院学生表彰大会、专题班会、专题宣传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让广大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帮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饮水思源,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三是大力宣传,扎实工作,倾心推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文件精神。本着早宣传、早动手、抓重点,讲实效、手续齐、效率高的原则,扎实开展贫困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信息资料库,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学生工作处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系书记、副书记和辅导员的积极配合下,对《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进行认真汇总和评估,及时对入学新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学院奖、助学金的发放和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全院共1439人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比2010年增长16%。

四是积极主动,多方汇报,努力争取 “雨露培训”项目。学院坐落于天水,教学资源丰富,为天水、陇南籍学生就读提供便利,每年天水有200多名农村学生、陇南有300多名农村学生被我院录取,在天水市、陇南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我院被天水市扶贫办列为天水农村 “雨露培训”单位,2010年我院有154名同学被列为培训对象,每人3000元。今年,我院有243人天水农村学生,向天水市扶贫办汇报,全部列为培训对象,实现全覆盖,比去年增长了1.6%;学院积极向陇南市扶贫办汇报,今年,武都区47名农村学生被列为培训对象,每人3000元。
五是整合资源,推动助学工作向纵身发展。学院在多年学生资助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二三四”的助学工作模式:即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努力按照一个目标(人才培养)、二条主线(一是构建学生资助的社会化、网络化的系统工程;二是构建全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资助体系)、三项建设(一是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学生资助认证制度,二是积极拓展社会资助渠道,三是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监督体系)、四是强化四个主题教育(自强奋斗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能力教育)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并把它们贯穿融入到学生子资助工作始终。努力构建学生资助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有效地资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