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工作 夯实党建基础
为建设陇上一流教体强区提供有力保证
——天水市秦州区教体系统党建工作侧记

(图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孙杰在天水市教育局局长李淳的陪同下查看天水石马坪中学“教育之星”宣传展板)
秦州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43所,在校学生11.26万人,教职工6293人。全区教体系统共有74个基层党组织(局机关1个,教研室1个,城区学校31个,农村学校41个),党员1747人。其中局党委直属城区学校党组织33个,党员736人(含离退休党员113人);农村学校党支部41个,党员1011人(含离退休党员151名)。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天水市秦州区教体系统党建工作按照“党建抓一流、办学创一流、质量争一流”的总体要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一流教体强区”为主题,以“三创三带、三优三名”示范创建工程及秦州“教育之星”评选活动为载体,主要从明确工作思路、培养先进典型、扩大组织覆盖、提高党员素质、靠实组织责任、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狠抓学校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柴金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庆带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慰问天水市新华门小学优秀教师)
创新载体增强实效 培树典型示范带动
在市教育局党委和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秦州区教体局党委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围绕一个主题,强化两个作用,抓好三个建设,实现四个提升”的党建工作思路,即:确立“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质量”这一主题;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升机关党员干部服务水平、党员教师业务引领能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一所学校就是一个乐园、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了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优秀学校、优秀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着和优秀共产党员,让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不断激发广大教职工创先争优的热情,局党委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在全系统积极组织开展了“三创三带、三优三名”示范创建活动和“教育之星”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
“三创三带”,即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带动全区办学水平的提高;创建课改样本校,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创建校安工程示范校,带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3月,组织全区40余名校长、书记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进行了观摩学习,明确了符合各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划拨专项资金、投入人力和时间,创建了市五中、西十里小学等20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积极带动全区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由区教研室牵头,组织开展各类校长和教师培训,“同课异构”教学评比及与省内外名校联合教研等活动,不断发现和解决课改中的新问题,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改模式,创建了市三中、市四中等20所课改样本校,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结合灾后重建、校安工程等项目建设,自2008年至今共建设项目57个,其中农村学校建设项目达43个,全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在新华门小学、市四中等40所学校建成校安工程示范校,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秦州区人民政府庆“七一”表彰会)
“三优三名”,即创建、评选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名优秀党务工作着、100名优秀共产党员,引领教体系统党建工作全面发展;评选10位名校长、100位名班主任和200位名教师,积极开展“领导率先垂范、党员服务模范、名师教学示范”活动,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今年“七一”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共评选表彰了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80名优秀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各类教学骨干中党员教师比例迅速上升,占全区骨干教师的90%以上。大力实施“三名工程”, 不断加强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的培养和选拔,在庆祝第27个教师节之际,评选、表彰奖励了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60名优秀班主任,120名优秀教师,激活了名师的资源优势和在教育管理、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指导培养骨干教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提高了党建工作及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
开展“教育之星”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实施“典型引路”工程。自2010年10月到今年7月,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以开展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为契机,先后评选出一批在秦州区乃至天水市都有一定影响力、教育力、感召力的“秦州教育之星”,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石马坪中学姚军林老师,有教法新颖、成果显著的市三中景建江老师,有救助孤儿、师德高尚的天水郡小学程玮老师,有爱校如家、扎根农村的齐寿中学孟丽红老师,有身残志坚、献身教育的牡丹学区辛学文老师,每月在《秦州教育通讯》刊登典型事迹,号召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弘扬楷模的高尚师德,激发党员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工作热情,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联挂帮”扩大组织覆盖 严把入口提高党员素质
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农村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为推动农村中小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但由于农村村学党组织均建立在乡镇中心小学,党建工作存在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参加活动难、党的作用发挥难等实际问题,切实影响了学校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些问题,秦州区教体局党委在天水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根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农村中小学党组织设置形式,按照就近就地、方便参加组织活动、便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等原则,把提高党组织组建率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硬任务,采取“一建、二联、三挂、四帮”的方式,新建了一批农村村学党组织,健全了农村中小学党组织网络体系,做到了应建尽建,扩大覆盖面,不留空白点。 一是“建”。今年4月,印发《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建设摸底表》,对农村村学党组织建设情况和党员分布情况开展了深入调查。按照《秦州区教体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安排,在条件成熟,党员人数较多,党员教师比较稳定的村学建立党支部。“七一”前后,经局党委和学校所在乡镇党委批准,在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高考复读四部等社会办学组织和玉泉学区县家路小学等19所农村村学,先后新建了20个党支部,覆盖党员117名。全区教体系统基层党组织由原来的74个增至94个,有3名以上党员的学校党组织覆盖率达到85%。今年下半年还将在其余16所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村学和3所需要剥离的文卫、联合党支部,按照程序相继建立党组织。 二是“联”。对校址相对集中,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村学和社会办学组织,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酌情在邻近学校建立联合支部开展党建工作。 三是“挂”。对一些校址偏远,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农村村学和社会办学组织,采取了把党员教师关系转入所在行政村或社区党支部的方式,方便了党员教师参加组织生活,开展组织活动,发挥党员作用。 四是“帮”。对党员空白学校,以选派党建指导员和选调交流党员教职工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多渠道、多形式选贤任能,把一些靠得住、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教师调入党员空白学校,为帮助学校建立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实现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康的党组织生活的目标。
“党员队伍的质量关系到党的生命,决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凑凑合合。”近年来,局党委高度重视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严格按照“三个培养”的党员发展思路,采取“严、明、全、公”等措施,即“预审严格、公示透明、测评全面、表决公平”,注重在教学一线教师、优秀年轻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群体中发展党员,改善党员结构,严把党员入口关。今年开始,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表决通过实行党员票决制,即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必须获得多数党员认可才能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只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积极接受党组织教育和考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获得认可,切实提高了党员质量,同时,也有效推进了党内民主。2011年,在城区学校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2名,新发展党员38名,转正党员21名。

(市委组织部长及两区五县组织部长在天水市三中督查党建工作时观看专题片)
党务政务制度健全 分工合作责任明确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讲到:“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全区教体系统不断加强党建制度建设,为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是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在秦州教育网上设立“党务、政务、校务公开栏”,公开教育方针、政策、办事程序、工作方法等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秦州区教体系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管理制度》、《标准化支部建设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支部学习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考察制度》等十项制度以及公开服务承诺“六要”、“六不准”和“八项要求”,汇编了《党建工作手册》,使党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不断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管理、监督和考核,为学校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二是加强标准化支部建设。制订了《标准化支部建设办法》,强化学校党建阵地硬件建设,在时间、精力和资金上加大投入,给予保障,做到阵地“十有”,即有牌子、有党旗、有桌椅、有资料、有制度、有记录、有档案柜、有电教设备、有党员星级榜、有党组织示意图,切实把党建阵地建设成了党员学习培训、会议会务、组织活动的场所,规范和加快了学校标准化支部建设的步伐。
建立了由局党委统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基层党组织书记主抓的党建工作机制,实施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细化党建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党建考核方法;各学校党组织也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支部抓班子,班子抓党员,党员带教师的良好格局,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党组织在教体局党委和16个乡镇党委的双重管理下开展工作;城区31个党组织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局党委委员责任片区,实行片区内基层党组织联建制度,在局党委委员指导下,由各学校党支部按季度轮流组织开展联建交流活动,整合学校党支部和党员资源,实施网络化管理,推进了党建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