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从根本上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我院党委确立了“以良好的形象展示自我,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父母、以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的三要求和“爱祖国、爱父母、爱同胞、爱环境、爱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切实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各级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巧妙安排,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各类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在点点滴滴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和建设优良学风。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环节和过程中下功夫,通过抓具体、具体抓,抓细处、细处抓,于细微之处见成效,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学风立体教育模式:1、抓教师,切实落实“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出台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师德建设规范》,要求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优秀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做学生优良学风的楷模和引路人;2、抓学生,根据不同的层次和学生特点确定内容,形成层递性学风建设机制。对新入学的学生,重在“造势”,要把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抓好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上,注意在入学教育、班团活动中突出适应新环境、自主学习、延续中学生时代的优良习惯和优良学风。 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教给他们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学会学习,实现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转变。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则是“顺势而下”,在抓好专业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认识到优良学风对自己成人成才和学校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为建设优良的校风和学风身体力行。对四年级学生,突出“定势”,在抓好教育实习、职业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创业精神教育之外,让他们继承和发扬优良学风,做到有始有终。每年一次校、院两级“学习标兵”“优秀大学生”等评选活动,也激发了学生“比、学、赶、帮、超”的热情,推动了学风建设的积极发展;3、抓载体,着眼于班级的凝聚功能、管理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级工作制度、选准选好班主任队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管理、典型引路和榜样示范等措施,发挥班级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基础作用;4、抓“小事”,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场”和“生活场”两个方面,从早操、晨读、晚自习等小处着手,在“实”和“细”上下功夫,形成“联动效应”;5、抓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素质拓展平台。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在校内开展学生科研立项和“文化艺术节”活动、举办系列高水平的名师学术讲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有机衔接等措施,精心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校园文化;6、抓帮困解忧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助学体系对学生进行物质资助;通过建设“阳光屋”自炊工程,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实行精神扶贫。
坚持不懈地狠抓学风建设,天水师范学院学生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氛围日渐浓厚。2006年有87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成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占当年报考学生总人数的17.4%,占当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07年考取144人,占9.1%;08年176人,占7.1% .外语四、六级过关率以0.5%的速度逐年递增;并在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知识、技能比赛和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6项。表彰先进集体75个,其中省级以上7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连续五年获得中宣部、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委的联合表彰,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甘肃赛区特等奖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三个,并夺得全国二等奖两个;在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代表团在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5个项目的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喜获3金6银4铜,我院运动员王红伟破了省大学生20公里竞走记录。2008年,我院共有31名品学兼优的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每人获得8000元的奖励,有364名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获得5000元的奖励。(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