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生态移民拉开帷幕 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记者李晓君)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支持下,酒泉市生态移民建设项目拉开帷幕。该市正在将生活在风沙最前沿的1500多人搬迁至新的家园,总投资额达1914万元。对人为的因素进行控制和干预,成为该市保护生态的又一德政之举。
酒泉市的生态压力十分沉重:长达1600多公里的风沙线构成了对整体环境的巨大威胁,区域沙漠化及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9亿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8.8%,绿洲面积仅占0.77%。
近年来,该市通过“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重点风沙口治理、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2004年,经过详细调查摸底,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酒泉市正式实施了生态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对生活在自然保护区、风沙前沿区、禁牧区等地的1500多人实施搬迁。市政府将该项目与农村小康住宅建设相结合,每户由市级财政补助3000元,统一规划,建设小康住宅;金塔县针对农业综合开发、黑河节水灌溉、通乡公路等项目,筹集资金269万元;肃北县结合实施200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帮助搬迁农户建设草料基地和牲畜棚圈;肃州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搬迁移民安置在清水河沿线,配套开发农家乐和旅游产业。有关部门称,这些移民将在今年10月底正式安家落户。为了让搬迁农户安居乐业,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移民发展小加工、小作坊、小维修、小商店等第三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目前在酒泉市还有1.97万人生活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也受到很大限制。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努力,缓解人与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