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华丽“大变身”
——金昌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记事
有学者说,世界上原本没有废物可言,只要处理得当,所谓的垃圾就会为人所用,大放异彩。换句话就是:“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如今,在“镍都”金昌,众多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发展循环经济的新鲜事儿层出不穷,令人大开眼界。
垃圾派上新用场
走进金昌冠百工贸有限公司,只见仓库里堆放着建筑垃圾、粉煤灰、磷石膏几样废物,这些毫不起眼的垃圾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经过破碎、融化、雾化、磨制等七八道工序后,三样废物转眼就变成了一块块整洁光滑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公司经理陈建平介绍说:“这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质量好、冬暖夏凉等优点,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现在市面最低价为每立方米200多元,销路很畅。”据了解,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所需的原料,废料占72%左右,其他原料只用到28%。
既消化了废物,保护了环境,又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冠百公司变废为宝的项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企业每年可消化当地热电厂粉煤灰、化肥厂磷肥渣和建筑垃圾30多万吨,年创产值7000多万元。
污泥成了“香饽饽”
金昌市污水处主任权治民有件烦恼事:污水处理厂每年处理污水1400万立方米,产生的上万吨污泥无处“发落”,一直堆在厂区里,臭气熏天,污染环境。
今年9月初,权治民的烦恼在金昌沃力宝生物有机肥业公司经理石培智这里得到了消除——生产生物有机肥的主要原料就是城市生活污泥和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通过市政府牵线搭桥,现在污水处理厂每天将污泥运送到沃力宝肥业公司消化,双方皆大欢喜。
石培智介绍说,生活污泥既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也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氮、磷、钾、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循环再利用的价值很大。今年,沃力宝肥业公司通过与新疆农科院、北京航天立兴生物科技公司、新和裕丰肥业公司技术合作,采用“好氧堆肥资源化动态控温快速发酵工艺技术”,综合利用城市污泥、畜禽粪便、秸秆、木屑等废弃物,成功生产出了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的生物有机肥,年产各类生物有机肥3万吨,年可消化城市污泥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35万吨。
镍盐厂的点“灰”成“金”术
今年年初,总投资达1亿多元的金川公司白烟灰综合利用工程,在镍盐厂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作为废弃物的白烟灰从此实现了华丽变身,成为提取多种有价金属的上好原料。
铜转炉产生的大量白烟灰存放难度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了物尽其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镍盐厂科研人员持续多年进行科研攻关,以铜转炉白烟灰为原料,采用两段浸出、活性炭吸附、萃取、净化等全湿法工艺技术,提取铜、锌、铅、铋、铟等有价金属,并在实验中不断验证、补充和完善工艺流程,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川白烟灰处理新工艺,获得了氧化铋、氧化锌、金属铟、三盐基硫酸铅等4种新产品。同时,于2008年5月正式启动了1万吨/年白烟灰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顺利建成投产,这个项目年可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
百万吨炉渣“等于”一座中型矿山
今年7月13日,金川公司110万吨/年铜炉渣选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明年年底前建成。
关于炉渣利用,在金川公司有个故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某发达国家曾经想出高价购买金川公司的冶炼炉渣,但是金川人没有卖。因为根据测算,冶炼之后的炉渣中,依然含有一定成分的镍、铜和其他大量有价金属,金川人要等待科技进步后二次利用。现在,沉睡多年的炉渣终于得到深度开发,造福人类。
金川集团公司总经理汪海洲向记者介绍,金川110万吨/年铜炉渣选矿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260亩,是公司40万吨电铜产能的配套项目,具有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环保效果好的特点。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从铜冶炼废渣中回收铜金属量1万多吨,相当于建了一个年产200万吨、品位0.5%的中型铜矿。通过浮选后的尾渣,还可作为生产水泥等建材的上好原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在金川人眼里,冶炼生产中产生的尾矿、炉渣、烟尘、废水、废气全都是宝贝,都是等待开发的资源。通过科技攻关、“吃干榨尽”,这些废弃物即刻就会变废为宝,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