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舟曲陇南天水受灾群众越冬生活安排新闻发布会
保障全部受灾群众安全越冬
本报兰州10月22日讯(记者 朱婕) 天气转冷,甘南舟曲、陇南、天水灾区群众冬季生活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10月2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甘南州、陇南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甘南舟曲、陇南、天水受灾群众越冬生活安排情况进行了通报。
据介绍,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9412户4.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1509人,采取投亲靠友等分散方式安置了大部分受灾群众,目前尚有143户470名安置在沙川坝集中安置点的受灾群众生活存在困难。对此舟曲县利用尚未完工的廉租房、学校闲置教室和宿舍进行临时越冬安置,并统一采购了秋、冬装(毛衣毛裤、内衣内裤)以及被褥毛毯,其越冬问题已全面解决。对投亲靠友等分散安置的受灾群众,严格落实每人每月200元安置补助金,确保越冬不发生问题。
陇南市暴雨洪涝灾害造成20万户93.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15.6万人,因灾造成5259户23067人越冬存在困难,已通过采取投亲靠友、租用公房、搭建简易住房、棉帐篷等方式安置受灾群众,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对越冬生活困难的受灾群众按照每户“八个一”(每户一顶帐篷、一床棉被、一袋面粉、一箱方便面、一件矿泉水、一把手电筒、一把蜡烛、一百元现金)的办法进行救助, 成县、徽县等重灾县在此基础上,还采取了“四个二”(每户两张床、两袋面、两袋煤、两百元现金)和“二个四”(每户四床棉被、四节烟筒)的办法,保障全部受灾群众安全越冬。
天水市暴洪灾害造成20.14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5038人,共有3343户15038人越冬生活存在困难。通过组织受灾群众投亲靠友等分散安置方式安置3234户14557人,目前尚有109户481人在集中安置点帐篷中生活。为了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越冬,秦州区利用“5·12”地震援助学校的活动板房,重新组装拼接121间,购买取暖炉121个、取暖用煤121吨、烟筒726节,并配发了棉被棉衣,将上述群众从帐篷中搬入活动板房,较好地解决了越冬生活问题。
但是,受灾群众越冬生活还面临一些困难:甘南州急需燃煤4000吨,煤炉4000套,电热毯1万条和越冬衣物、被褥等。陇南市缺口粮570万斤,折合人民币1182万元;还需越冬煤炉1976套,燃煤1976吨,棉被5259床,棉衣裤16749套,电热毯1976条,折合人民币7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