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深入金昌市调研。在金昌市甘肃新川化工(肥料)有限公司,陆浩走进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本报记者吕建荣摄
陆浩在金昌调研时强调
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本报金昌6月30日电 (记者 徐爱龙)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今天在金昌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陆浩先后来到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金川集团公司、甘肃新川化工(肥料)有限公司,深入生产一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情况,并现场和企业负责人就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7年5月,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关停永昌发电公司能耗高、污染大的5台共99兆瓦机组,实施了甘肃节能减排第一爆。2010年6月再次关停拆除永昌发电公司2台100兆瓦机组。永昌发电公司7台机组全部关停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100吨、烟尘排放量150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7200吨。新建成的2×330兆瓦风冷发电机组在正常运行,新机组煤耗、水耗、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在机器轰鸣声中,陆浩考察了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为全省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给予赞扬。

位于永昌县河西堡镇区以西的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主要承接新疆、内蒙古煤炭资源的转化需求,延伸基础化工产品产业链,以焦化、合成氨、电石为基础,以尾气综合利用为主导,实现区域内炭焦、电石、焦油、煤气循环利用,以达到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目标。听了园区情况介绍后,陆浩说,现在上的这些项目多数属重化工项目,属于传统产业。产业是金昌工业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项目,传统产业不能走以前的老路,必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改造和提升,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标。当企业负责人汇报到所有项目都进行了严格的环评,都是采用最新的技术时,陆浩给予了肯定。
金川集团公司作为我省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下午,该公司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年产6万吨铜管棒项目、年产40万吨离子膜烧碱一期工程竣工投产。陆浩在竣工投产典礼上轻按按钮,启动了生产线。陆浩走进生产车间,一边参观考察,一边详细了解该生产线的技术含量、工艺流程。企业负责同志介绍说,新项目采用的国际国内最新技术,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是项目的优势所在,铜管棒生产线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产品将填补我国的空白。当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陆浩说,金川集团公司这些年之所以发展比较快,主要得益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新兴产业,都要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难有大的作为和发展。因此,一定要着眼于自主创新,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对我省来讲,要特别突出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力争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是金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特点。甘肃新川化工有限公司与金川公司一墙之隔,主要依托金川集团公司烧碱副产的氯气资源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电石资源,投资20亿元建设20万吨/年PVC生产装置已经正式投入生产,该公司的电石渣再输送给下游的金昌水泥公司,这样就大大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陆浩说,通过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集群效应,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然选择。听说新希望集团为充分利用金川集团公司丰富的硫酸资源,享受国家对农资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又于2007年7月注册成立甘肃新川肥料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10万吨生产能力的硫酸钾生产线。陆浩十分高兴,勉励他们要再接再厉,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姜信治,副省长张晓兰及省政府秘书长李沛文参加了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