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金昌>>正文

唱响和谐发展主旋律──金昌市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2006-9-3 8:16:28)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甘肃日报 > 一版   打印本页

唱响和谐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刘兴元

  路边带棱角的道牙儿换成了椭圆型的,为的是行人不慎摔倒时缓解撞击力;满街摆放的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造型美观的入地式垃圾箱;背街小巷的路通了、灯亮了,防滑砖径直铺到了居民家门口;公交车上,扶老携幼、争相让座的感人场景时时闪现;景色宜人的公园里、广场上,嬉闹玩耍的孩童传出银铃般的笑语,休闲纳凉的老人们其乐融融……

  走进金昌,走进这座年轻的戈壁城市,记者时时处处感受到的是她极具魅力的人文气息和现代和谐之美。金昌市委、市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立足实际,坚持以发展带动和谐,以和谐促进发展,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事业兴旺发达的和谐画卷。市上连续两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连续夺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才能解决我们社会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问题。”金昌市委书记李建华如是说。为此,全市上下紧紧扭住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一特两化”,狠抓项目建设,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全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5.87亿元,是“九五”末的3.15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8.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29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2.8倍和2倍。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市级财政用于教、科、文、卫行业的投入增幅每年都达到15%至30%。先后投资上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通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初中入学率达到98.9%,高中阶段入学率上升到81%。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近几年,全市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达6亿多元,相继建成了人民文化广场、城市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供水管网改造等重点工程,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施了城区道路绿化、亮化、拆墙透绿和主要生产厂区、居民小区绿化、硬化、美化工作,城区实现了一年三季有花、四季见绿。2005年,实施了金水湖景区、文化中心和科技广场等重点工程,拓建了21条城市主次干道,贯通了泰安路、天津路,改造了金川公园、长泰花园、五彩城广场等城市景观,对昌文里、昌荣里等5个居民小区实施了道路硬化、绿化等配套改造,使广大市民的生活环境更趋舒适,出行更加方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去年市区二级及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到247天,比上年增加94天;二氧化硫年均值、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比上年下降42.8%和13.2%。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金昌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着力点。各级政府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2005年,全市多渠道投入“三农”的各类资金达到了3.47亿元,同比增长74.28%。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达到7700万元。经过连续多年的不懈努力,共解决了10万多人、18.3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集中财力解决农村“行路难”。目前已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86%的行政村通油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投资新建扩建了乡镇卫生院,全市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建起了漂亮的门诊大楼,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拨发,并为138个行政村每村选配了1到2名合格的医务人员,每月由财政给每人补贴100元。通过投资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全市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起了微机室、地面卫星接收站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开设了英语课和微机课,使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和城市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别。实施了“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两年多来,共培训农民8.22万人次。去年,全市共输转富余劳动力7.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4亿元。驻地大企业切实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仅金川公司近年来就出资4000多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发展。

  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郑玉生说:“加快发展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让城乡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今年7月1日起,由政府“埋单”,在全市所有城市低保人员中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城市低保人员不用负担一分钱,患病治疗就可报销部分门诊、住院费用,大病患者还可得到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这是金昌市在农村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后,为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采取的一大举措。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合作医疗、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不仅如此,现今在金昌市,农村特困户也可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特困家庭在校的中小学生和考入高校的子女可得到教育救助资金;80岁以上的城乡老人每月还可领到固定的生活补贴……全市现已形成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援助、残疾人安置、五保户供养等相配套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去年,全市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类救助的困难群众达到3.4万多人,发放救助资金1476万元。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7519人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343人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从去年开始,为全市农村离任村干部按月发放生活补助;从今年6月1日起,又为全市离任居委会主任按月发放生活补助。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无法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金昌市把实施“平安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活动,对重点上访案件和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情况通报、挂牌督办等制度,有效化解了各类不稳定因素,初步建立起了社区、社会面、单位内部、重点部位、安全技术等5个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在全市3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警务室,配备社区民警64名,配备社区综治员517名,建立了323人的义务楼栋看护队伍。在全市农村12个乡镇分别组建了5至8人的专职联防队,各村、社建立了15147个联户联防小组。近年来,全市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

  亲密无间的地企关系,为构建金昌和谐社会的篇章增添了精彩的一笔。金昌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贯穿金川公司部分厂矿和居民区的贵阳路,为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每遇干旱缺水年份,各级政府都积极动员上游农民以大局为重,关闸放水,舍农保工。金川公司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在市上建设道路需要搬迁果园时,企业无偿搬迁价值千万元的奶牛场和园林设施,确保了两条大道顺利贯通。近几年,金川公司为地方“三农”和城市改造无偿提供的资金达到4000多万元。地企真诚协作和谐发展,实现了“双赢”,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 新 图 片
访红色圣地:通渭(组图) 德哇仓活佛即将举行“时轮灌顶大 【附图】《西狭颂》峻峡深处的书 图文:敦煌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原甘肃宣传部副部长被害案3名疑 兰州在建楼房坍塌2人死亡10人受伤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做活土地文章--金昌市加快城市建设纪略
·金昌积极落实省委书记省长陆浩批示
·金昌上半年经济强劲增长
·金昌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甘肃金昌机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金昌上半年财政收入形势喜人
·为了镍都的可持续发展--金昌市创建节水型社会纪
·金昌水泥集团公司发展纪实
·金昌企业改制焕发生机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唱响和谐发展主旋律──金昌市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甘肃考察
·酒泉新签10个亿元项目
·白银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事故必须在4小时内上报
·甘肃省旱作农业发展综述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土剪纸洋客商
·“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正式启动
·省委宣传部长励小捷一行在榜罗慰问老红军(图)
·榜罗镇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组图)
·访红色圣地:通渭(组图)
·德哇仓活佛即将举行“时轮灌顶大法会”
·甘南受灾 15人死亡 省委书记陆浩作出批示
·【附图】《西狭颂》峻峡深处的书画珍品
·兰州经营城市战略拉开帷幕 城投公司挂牌成立
·图文:敦煌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兰州警方破获首起假借下拨中央财政扶贫款诈骗案
·甘肃最低工资上调 兰州五区最低430元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三下乡”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