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特岗计划整体考虑安排的问题。中央“特岗计划”是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希望中西部地区同时实施地方 “特岗计划”,东部地区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实行“特岗计划”。最近我们跟东部地区所有的省都进行了沟通、交流,值得高兴的是,所有的省态度都非常积极,并且在沟通过程当中还发现了一些典型的做法和经验,我这里特别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几个省的做法和经验,也是给大家提供一点信息。比如说辽宁省从2007年开始,比照国家“特岗计划”,实施了县以下农村学校“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中央“特岗计划”是2006年实施的,辽宁省2007年马上就采取了跟进措施。已经上岗的有2000多名。2009年的计划又出来了,他们准备针对农村的紧缺学科教师的需求,准备招聘3868名。两年来,全省14个市、44个县共招2635名毕业生。广东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的从教计划,今年准备拿出12577个农村学校的教师岗位,全部在乡镇以下中小学校,对到这12577个工作岗位应聘上岗的大学毕业生,每任教一年返还一年在大学期间就读的费用,所需经费由省财政统一安排。江苏省2006年启动了一项计划,就是每年选派3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赴苏北地区县以下农村地区学校任教,2006年开始连续五年,省财政按照每人每年4600元的标准,逐学年补助。前不久,我们了解到福建专门出台了一份文件,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大关键问题,逐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有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的计划,省财政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逐年退还学费。我们期望其他省区也积极地行动起来,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大批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教。2006年到2008年中央“特岗计划”三年共招聘了59200名特岗教师,今年一年就招5万,应该讲增幅很大,也希望地方加大力度,进一步扩大地方特岗计划的规模。
中国教师报记者:
请教宋司长一个问题。刚才您也说到,要鼓励特岗教师在聘期结束以后继续扎根基层,而且我们也知道,制约农村教育水平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就是好老师下不去。刚才说到政策里有今后城市县镇中小学教师空缺,优先从服务期满教师中选拔人才,这和特岗教师扎根基层是不是有矛盾?鼓励特岗教师扎根基层,对于长期坚持在农村教学的老师,如何继续激励?
宋永刚:
教师报的记者问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政策设计的时候反复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设计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特别是优化结构,提高素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根本目的呢?应该讲,希望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参加“特岗计划”的特岗教师,能够留在农村中小学任教,这是重要的政策导向,但是同时也尊重教师3年农村服务期以后的择业选择权。首先,我们相信,大多数特岗老师在农村任教3年以后跟学生建立了感情,熟悉了当地的环境,他们会留下来,这也是地方所欢迎的。“永久牌”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才能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质量的问题。但是同时,在政策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果一开始就希望一个优秀大学毕业生长期扎根农村一辈子,可以这么想,但是政策设计上还要考虑新时期、新形势的特点,所以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有激励机制,就是刚才你们提到的,今后城镇教师岗位出现空缺的时候,优先录用到农村服务过的教师。这里面似乎出现了矛盾,如果从整体上、长远上看待这个问题就好理解。首先,相信大部分的老师会留下来,但同时是流转机制,特岗教师一干就3年,我想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一个地方做3年,对改变当地面貌还是会起很大的作用的,一批老师到期服务了,有另外一批教师及时补充进来,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经过实践探索证明有效的机制。
中国青年报记者:
其实近几年来我们特别关心农村师资建设的问题,而且自己也去过湖北、宁夏、陕西,首先问一下中央编办的吴处长,我们在湖北的时候,一些优秀的支教生,他们挺愿意在地方支教,但是没有留下来,这是我们在地方采访时得到的消息。现在有时候是因为人事制度改革,可能还不是那么畅快,或者说有一些教师真正实行资格上岗并没有做得很完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推进特岗计划时,有没有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设想?
第二个问题,请问宋司长,我到宁夏采访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的师范院校,地方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有一个毕业的问题,但是他们很多反映说,他们很难得到这样的岗位。我想,他们如果在那里,是不是更加长远一点,适合做“永久牌”的教师呢?我们的“特岗计划”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还是说更加长远的规划?是不是应该把地方师范院校的建设也考虑进来?谢谢。
吴志良:
你讲到的湖北那边的情况,对于“特岗计划”,刚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已经说了,这个计划的完成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在有编制的、人员有空缺的条件下来开展“特岗计划”。如何解决那些有意愿的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我们可以通过2001年实施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文件中体现,文件对中小学教职员工编制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明确的要求。
宋永刚:
我回答第二个问题,这既涉及到教师的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也涉及支持师范院校改革发展问题。我们做了调研。200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共录用了229100名毕业生,2007年录用了240900名,2008年比2007年还少录用了,这是我们实际录用的情况。最近,我们向各省发了一个教师补充工作的调研函,希望各省能够将2009年教师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到今天为止,已经有16个省区市报来了调查表,我们进行了初步汇总。从抽样统计情况来看,2009年16个省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大概是11万多人,缺编134800,这两项加起来,就得补充20多万教师。这是我们实际需求的情况。目前教师培养的供给情况是什么样的呢?2008年,全国师范类毕业生是76.5万名,其中本科的问题30.3万人,其他都是本科以下的。回到刚才 “特岗计划”的问题,2006年启动的时候,是三年计划。实施三年,效果很好,今年决定继续实施。当然希望以这个示范计划为导向,推动地方能够建立长效机制。对于“特岗计划”教师的招聘,我们刚才介绍的是采取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办法,这里面不仅仅是当地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可以参加,也不仅仅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参加,对全国所有高校的毕业生都是开放的计划,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应聘者的公平竞争的问题。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支持师范院校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教育部正在借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利时机,研究制定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如落实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性举措,启动实施“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强化实践教学等。有的已经出台,有的将要出台。
续梅: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是向记者朋友们介绍“特岗计划”的相关情况,也是希望通过媒体向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们发出召唤,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去做一名光荣的特岗教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长,去建功立业。我们也相信,特岗教师这支年轻的队伍一定能够为我们国家的农村教育事业做出特殊的贡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四个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在百忙当中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谢谢大家,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