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甘谷县坚持多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特色化打造、专业化支撑、长效化投入,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细化“三农”重点任务,逐项落实工作目标,逐项找差距补短板,跑出重点突破、特色显明、整体推进“加速度”。
突出理念引领,推动模式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不断转变农民发展观念,引导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理念发展生产,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树立市场经营理念。立足全县农业生产实际,建立农副产品信息网,积极发展专业营销组织,构建农民与市场对接“桥梁”,发展以“两椒一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实现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营销无缝对接。二是树立产业经营理念。在发展辣椒、花椒、苹果、蔬菜等优势产业的同时,支持天水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谷县为民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以地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生产效益。三是树立契约经营理念。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订单式销售、建立营销企业与农民风险同担、利益共享机制,大大促进农民增收。大石镇按照“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基地联动,引进浙江嘉兴奇珍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概算投资2500万元,计划流转牛川、大石、河南等3村土地1300亩,搭建钢架大棚2600座,配套沙化产业路5公里,配套蓄水池8座。与村民签订《麒麟西瓜供销协议》,实行“六个一”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筹建、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建档,拟按照村集体10%、村民60%、基础设施维护30%的比例分配红利,实现农民稳定收入,充实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突出体系建设,做亮特色优势。全县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整体推进建设,做足特色亮点优势。一是建设特色产业品牌。在安远镇、谢家湾乡镇等北部乡镇新建连片“甘味”农产品甘谷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13200亩,在金山、八里湾等乡镇建成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3500亩。二是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在大庄、武家河、古坡等乡镇新建菜豆标准化基地1050亩,在大像山、新兴、磐安等乡镇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机械冷藏库8700吨。三是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在礼辛、谢家湾等乡镇新建黄芩、红花、万寿菊、黄芪、柴胡、党参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共计9900亩,在清溪河流域新建特色产业贝贝南瓜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亩。全面落实开花类作物保险14.175万亩,占计划任务13.86万亩的102.3%;组织29824户群众参加农业保险,其中脱贫建档立卡户15887户;完成10000亩苹果“保险+期货”的承保任务;完成玉米保险42446亩,马铃薯保险34539亩,露地蔬菜1200亩中药材550亩,设施蔬菜40亩,为全县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突出技能提升,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是主体,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根本保障。一是培育技术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大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大力整合乡村振兴、劳动输出、农业技术培训等资源,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生产技术培训,使果椒业、反季蔬菜等产业能够接受到专业技术指导下种植,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个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培育文明型农民。注重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养。在各村全面开展“文明村居”和“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培育会员型农民。在产业发展中,通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各村撂荒土地、组织外出返乡群众,积极复耕复产,规模化运作,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做到乡村主导产业有引领,切实提高农民与市场的关联度,不断提升农民的自我服务能力。
突出服务保障,完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村联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着力扶持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乡镇优秀企业单位,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大力加强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积极引导支持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产业基地建设中始终坚持良种良法引进和研发相结合,在延季反季蔬菜生产发展中实行多品种试种、多中选优的引进推广模式,确保品种优势。同时,加强技术服务,采取集中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服务指导,做到生产技术服务全覆盖,确保产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大力提高支农资金比例。制定出台《甘谷县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甘谷县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实施方案》,对耕地地力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优化调整,共落实耕地地力补贴4147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种粮补贴596万元;政策倾斜全力保障金山、西坪、大庄、八里湾东北片10万亩示范区粮食作物,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并先后投入资金7025万元,在渭河流域、安礼公路沿线、米谷川区域、沐浴梁流域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32个,做精做细药用菊花、食用菌、反季节樱桃等“小拳头”产业。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