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村联户在甘谷:
古坡乡:帮扶联户“破解难题” 项目推动“山乡巨变”

行走在古坡大地,放眼望去,藉河两岸郁郁葱葱,处处洋溢着激情与活力。
近日,“走基层•话发展”联合采访组,深入这片充满朝气、干群齐力共谋发展的希望之地。
一路行来,一路歌……自联村联户行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真帮实扶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古坡大地百姓的心田,一曲曲激荡人心、求新图变的“命运”交响曲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日臻完善的村庄基础设施,独具特色的旱作农业集中连片,文明和谐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处处昭示着朝气与希望……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古坡乡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在省市县7个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在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新型农民打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围绕破解难题、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思路,集中力量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卫生差等问题,把“双联”工作推向了纵深发展。
驱车来到省发改委帮扶村——瓦泉峪。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可耕种面积少,农业发展滞后,有5个村民小组,179户791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是全县闻名的“特困村”。

面对如此现状,改善基础条件迫在眉睫,通过省发改委工作组积极协调,“双联”行动开始不足一月时间村巷道硬化工程就开工了,协调资金75万元,硬化巷道65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以前,我们村村民收入靠以打短工、粮食直补为主,以上山砍材,泉中取水,走泥巴路维持着简单的生活。”瓦泉峪村支书王争喜说道,“现在好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梦想不到的事情都实现了。”
古坡乡人武部长张卫忠对记者说,“针对村民远在五里之外的山泉中取饮用水,人畜饮水困难的实际,投资70.8万元,修建蓄水池5个,集中供水点7个,结束了村民以往肩扛背挑的取水生活。针对藉河洪水泛滥,省发改委工作组邀请技术人员制定了河堤治理方案,并积极协调资金48万元,治理河堤1.1公里,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而群众关心的文化、卫生、教育等事业正在一件件有条不紊的落实中”

村民张得生告诉记者,“双联行动不仅让全村变了样,而且村民们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巷道硬化时我们都在打工,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这是原先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古坡乡在省市各帮联单位的帮扶下,以急需解决的民生实事、制约整乡发展的瓶颈难题为“切入点”,协同帮联单位科学调研、系统规划、高效帮扶,使双联帮扶力成为推动全乡发展的强劲动力。从6月份以来,瓦泉峪村就先后实施了千米堤防建设、卫生整治、安全饮水、架豆王种植等六大工程,实现了几代人共同的梦想。

此外,在古坡乡杨家坪村,省信用联社围绕助农增收、扶农创业,实施了劳动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村委办公设施改善的等方面的帮扶措施。针对文村化阵地条件差、无活动场所等困难,县民政局多方筹资筹物,为店子村解决了水泥、红砖等建材设施。由于交通条件的缺位,草原旅游的发展像一块“鸡肋”,县扶贫办为古坡乡争取整村推进项目,在旅游主干线上实施了18公里道路修筑硬化工程,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全乡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基础条件。
古坡乡党委书记张俊义说,“围绕破解难题、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思路,集中力量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卫生差等诸多难题,把双联工作推向了纵深发展。下段,我们要严格按照八件实事、五个全覆盖细化工作方案,确保要把这项行动做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