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谷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振宇(后排左五)接见“白娃娃”并与“白娃娃”在姜维广场合影
天水在线讯 8月16日,“陇上江南”“天水白娃娃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初赛入围选手走进甘谷,这是“天水白娃娃”巡游县区活动的第三站。8月17日下午,“天水白娃娃”巡游武山,8月18日,“天水白娃娃”将巡游麦积区。
“天水白娃娃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由天水陇上江南旅游社独家冠名。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渭河上游,陇海铁路和316国道横贯全境。境内地貌复杂,山川相间,属第四纪沉积岩地质构造,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降水量470mm,日照时数达2130小时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物产丰富,景色宜人。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688年即置冀县,又是中国最早建县的地方之一。

甘谷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积淀,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鲵鱼彩陶瓶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图腾--龙的雏形以及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保汉简、精美的北魏石造佛像、造像塔到华贵浪漫的唐三彩风首壶;从万民敬仰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七十二贤之一的孔门弟子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到“行完而洁”的翰林学士巩建丰等名贯千古的陇上先贤,无一不反映甘谷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映衬出甘谷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里自古商贸活跃,汉唐时期为古丝绸之路商旅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盛名,明享“商旅之家”的美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使甘谷文物石迹众多,风景名胜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事业,实现“旅游富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甘谷境内的文化景点大致可分为石窟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三大类,按其分布,
可用“一廓两线”来概括,即:古冀文化长廓、石鼓山风景旅游线和礼辛镇古遗址旅游线。“古冀文化长廓”主要包括以大像山为中心,沿渭河一线分布的蔡家寺、渭水峪遗址、觉皇寺、巩建丰纪念馆、园通寺、姜维纪念馆、姚弋仲纪念址、灰地儿遗址、天门山、大像山、石作蜀纪念址、显龙洞、金仙寺、华盖寺、雪岩山、风龙山、南山寺及毛家坪遗址等19处景点。石鼓山风景旅游线包括尖山寺森林公园、古坡海潭寺、九墩牧场及石鼓山等多处自然景观。礼辛镇古遗址旅游线包括新兴姚仲纪念址、贯寺青砖牌坊和礼辛镇遗址等几处景点。上述景点共有60多处,且点线相联,分布合理,类型多样,其中最具特色,且有较大开发价值的当数大像山、华盖寺、蔡家寺、姜维墓、尖山寺、石鼓山等。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城郊五华里处。山峦正看如旗,横看如龙,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有一石胎泥塑大佛而闻名。甘谷大佛石窟造像可远溯至北魏,具体年代无从稽考。
现存释迦牟尼大佛像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趋完美。大佛身高23.3米,腰阔10.4米,结跏跌坐于莲座之上。窟顶呈圆拱形,左右两侧有残存悬塑,塑有菩萨、达摩、飞天和卷云、莲叶。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有长长的走廊,廊上窟龛相连,现存22个窟龛,大部分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像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国内罕见。

月季园
甘谷县是全国月季花繁育基地,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姚天基等一大批几十年从事月季花繁育的专业人才,月季花品种达700多个。近年来,该县大量栽植各类花木,促使月季花的繁殖户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县有400多种植户,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值上亿元。月季花栽培已成为该县的一项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