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白娃娃”在武山水帘洞首次出任“旅游大使”,受到了老外游客的高度好评(意大利游客的嘴都笑歪了)。
天水在线讯 8月16日下午,“陇上江南”“天水白娃娃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初赛入围选手走进武山,这是“天水白娃娃”巡游县区活动的第四站。
“陇上江南”“天水白娃娃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由天水陇上江南旅游社独家冠名。

武山县有关领导接见“白娃娃”并合影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地处渭河上游,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是陇上历史比较悠久的县邑,公元188年建县,初名新兴,1104年(北宋崇宁3年)改称宁远,1913年(民国2年)改为武山县(因县城西南有武城山横亘绵延而得名)。

“天水白娃娃”在水帘洞出任“旅游大使”,与国际友人亲切交谈
武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39℃,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盛地;县城西南35公里的卧牛山森林公园,景区总面积7448公顷,气势雄伟,峰峦叠嶂,林海涌波,飞瀑流泻,雪山辉映,以仙山胜景闻名陇上;城南2.5公里处的老君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为旅游避暑的主要景区。
土特产品繁多,主要有以水泥和花岗岩为主的建筑材料,以夜光杯为主的鸳鸯玉器,以四门食醋、香油豆瓣酱、粉皮、粉丝、粉条为主的食品,以竹编、柳编、草编和仿古木雕为主的工艺品。
交通条件便利,陇海铁路和316国道贯穿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中国“韭菜之乡”、全国“武术之乡”,素有陇上“书画之乡”、“玉器之乡”称誉。

水帘洞石窟群 Water Curtain Cave Grottoes
水帘洞石窟群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楼山鲁班峡谷中。这里山势挺拔,突兀壮观;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洞中泉水奔涌,山间溪流潺潺,景色幽静宜人。 “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为理想的游览胜地。
该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主要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等名胜古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殿等多座建筑,各殿、台、亭、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
拉稍寺创建于北周,又叫大佛崖,与水帘洞隔山相对,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中间的大佛高达40余米,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佛坐莲台上,莲瓣间层刻有狮、鹿、象,或站或卧,排列对称,雕琢古朴,形象生动,造型艺术水平较高。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突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其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从拉稍寺沿沟进1华里处便是千佛洞,因壁画绘千佛而得名。洞内原有7窟,现残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画,造像丰满,神态各异。特别是菩萨像丰盈秀美,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遗风,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