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白娃娃”走秀麦积区商埠路商业步行街
“天水白娃娃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初赛入围选手在清水、张川、甘谷、武山等县进行巡游之后,于8月17日走进了麦积区。
麦积区四大组织领导在区政府综合办公大楼前亲切接见了“天水白娃娃”初赛入围选手并合影。“天水白娃娃”选手先后赴麦积区的卦台山、商埠路商业步行街、伯阳镇曹石村、花牛镇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花牛苹果的故乡——花牛村进行了外景拍摄。

(麦积区委书记蒋晓强(右三),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克强(左三),区政协主席贾应珍(右二),区委常委、副区长马兆让(左二),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小敏(左一),区人大副主任李加峰(右一)与“天水白娃娃”合影)。
麦积区之名,取“麦积山”前二字而成,因境内有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而得名。麦积作为县级建置,历史十分悠久。远古的不说,就清朝说起,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甘肃省(康熙年间分陕西设甘肃布政使司)直隶州,隶甘肃承宣布政使司(治今兰州市)。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秦州辖域内分设三岔厅,厅治初设三岔(今利桥乡散岔村),不久正式建吴砦(今三岔乡三岔镇),辖境内东南部73村,境内其余地方仍直属秦州。

“天水白娃娃”在祭祖圣地--卦台山参拜伏羲
民国2年(1931年)2月,秦州直辖地改为天水县,治今天水市,隶属甘肃省陇南道(不久改称渭川道);三岔厅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设警察分厅。民国16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民国24年(1935年),又改为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天水县(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放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天水县人民政府,县治设今天水市,隶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辖原县城及近郊区,县城以外农村为天水县。境内属天水县。1950年月日2月,西北军政委负会正式行文批准设立天水市(县级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县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区天水郡村),天水市,天水县俱隶甘肃省天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改称天水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天水专区专员公署,1969年改称天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又改为天水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12月,天水县并入天水市。1961年12月,县、市分设,恢复天水县建制,县治设今秦州区天水郡,1962年7月迁北道埠(今麦积区)。1984年9月,天水市由原县级市升为副地级市,划原天水市5个乡,7个办事处设置秦城区,划原天水县马跑泉,甘泉,麦积,二十里铺,社棠和北道镇设置北道区(二区均为县级建置,时称区公署,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仍组成天水县,县、区均隶天水市。1985年4月,北道区撤销,属地仍归天水县。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和天水县,天水市升为地级市,设北道,秦城两个县级区。天水县西南部17乡划归秦城区(今秦州区),其余22乡,镇组建北道区,治地仍设北道埠,隶甘肃省天水市。2005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仍隶甘肃省天水市。

天水市麦积区位于甘肃省及天水市的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宝鸡市,南邻秦城区、两当县、徽县,西靠甘谷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东西长123公里,南北最宽处50公里,最窄处不足5公里,全区总面积3452平方公里。
麦积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从南向北依次减少。年均日照2090小时,每天平均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地域间差别大,北部山区较多,东南部林区较少。太阳辐射总量在2395~2703MJ/M2,全年无霜期170多天。
麦积地跨长江、黄河流域,以秦岭为分水岭,岭北为黄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18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2.6%。渭河在境内长181公里,较大支流有藉河、葫芦河、牛头河、东柯河、东岔河等。岭南为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37.4%。嘉陵江水系在境内主要支流有红崖河、花庙河和白家河。

“天水白娃娃”走秀麦积区商埠路商业步行街

花牛镇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