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
——写在甘肃画院建院20周年之际

笔底春风挥不尽(国画) 毛敌非
编者按:甘肃画院成立于1990年,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聚集了一批享誉全国的优秀书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先后有500余件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美术书法展中入选获奖,近万幅作品刊载于国家级各类刊物,近百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和学术会议上研讨,部分论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
日月如梭。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化厅党组及省直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我院全体职工团结协作,努力工作,画院的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渐入佳境。

人物(国画) 李伟
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画院的实际,我们提出打造“三名”工程,构建和谐画院的工作思路,采取六抓一办一争取的工作措施,使画院工作步入轨道。“三名”工程即出名作、出名家、办名院,构建团结、和谐、发展、创新的甘肃画院。六抓一办一争取即抓调研,从实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抓工作,以发展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打开工作局面;抓学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院的各项工作;抓制度建设,靠制度管人、管事;抓党建,以党的建设推动院内各项工作开展;抓民主监督,坚持院内重大事项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一办就是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给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争取就是积极争取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及省直各部门社会各界对画院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在画院发展20年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近5年来我们有了许多第一次。例如,2006年底,创办甘肃画院院刊,如今已出版了12期,发行1.2万册。2007年初,开办甘肃画院网站,开辟画院介绍、画院画家、画院简讯、甘肃美术馆、名作欣赏、美术论坛、网上论坛、名家画廊等栏目,点击量超过3万次。2007年11月,报请省编办批准,甘肃书法院成立。2009年举办各类展览34次,创历年之最。面向社会,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的办法公开选拔了5名中青年画家来我院工作。近年来,我院有5人获得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的表彰。组织画家出国出境学习采风,有5位画家去欧洲、美洲等地及中国台湾办展采风。赴豫、皖、闽、晋等省举办甘肃画院作品展。行万里路,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为书画创作增添素材。新老画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李宝峰、王天一、陈天铀、蒋志鑫、张建中纷纷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济济一堂切磋技艺,共同提高。外聘了40多位画家、书法家作为我院的辅助力量。聘请了100多位书法院顾问作为我院的事业支撑。先后编辑出版了《甘肃画院精品力作集》《甘肃美术史话》《甘肃书法院作品集》《甘肃百家书画集》。其中,《甘肃美术史话》被列入全省农家书屋发行计划。

春(国画) 李宝峰
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文化厅的鼎力支持,归功于广大群众的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帮助,也是与历届班子的努力分不开的。
我们深深体会到,甘肃画院的发展进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依靠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省文化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依靠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要靠画院全体同仁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甘肃画院单位虽小,但它是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的生力军,它联系着美术创作的大事业。单位虽小,也可以出大家,出名家。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创作精神财富的同时,也能创作可观的物质财富。单位虽小,也可以出精品,出反映时代和甘肃特色的大作品。只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术需求为己任,以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中找准位置,甘肃画院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只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遵循艺术规律办事,按照市场法则发展,甘肃画院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汲溪图(国画) 王宏
我院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甘肃美术事业大发展的形势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缺乏一个达标上档次的省级美术馆,缺乏一批甘肃一流全国知名的中青年书画名家,全国一流水平的精品力作还不多见。探索美术规律,开拓美术市场,发展美术产业方面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去拓展。
我们要以纪念甘肃画院成立20周年为契机,抓住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争取再用10年的时间,到2020年左右,把甘肃画院办成西部一流的省级画院。多出精品力作,出名家,为甘肃美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工笔人物 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