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选调生报考人数增至5000人
研究生的录取比例将达到5.98:1
本科生录取比例为11.77:1
往届生录取比例为3.4:1
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是省委组织部负责的一项工作业务,选调的优秀大学生经过公务员考试直接录用为公务员。招录公务员工作一直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此项工作更是备受社会关注。近日,本报(甘肃日报)记者就我省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采访了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
问: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大学生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一项工作,许多人对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程序并不是十分了解,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省选调优秀大学生工作情况?
答: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是中央组织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一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工作,具体由各省(市)、区党委组织部负责实施。它是中央和省委培养选拔党政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80年开始,我省按照中央要求,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20多年来,选调生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经历了一个由探索、提高到深化、完善的过程。总体看,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健康,不仅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了基层工作的活力,而且使一大批经过基层磨练的优秀选调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1980年开始至今,我省共选调27批30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目前,担任省级领导职务的2人,担任地厅级领导职务的30余人,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400多人、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700余人。市州党政班子中担任正职的2人,县(市、区)党政班子中担任正职的14人。2005年以前选调的优秀大学生提拔到副科级以上岗位的达到了60%以上。
近年来,针对我省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我们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改进选调生工作。在选调规模上,逐年增加选调数量,以满足基层需求;在选拔方式上,从2007年开始,实施与《公务员法》相衔接的考试制度,确立了面试、笔试相结合的选拔制度;在选调范围上,拓宽选拔视野,广揽优秀人才,打破地域和生源的限制,把选拔的范围扩大到省外高校、外省籍学生;在选调层次上,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选调力度,使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进入了选调生队伍;在选调生的专业结构上,加大了理工、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计算机等专业的比例,使选调生的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在安排渠道上,由向乡镇、街道安排拓宽到向公、检、法以及工商、税务、质监、药监等系统的基层单位安排。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选调生工作的吸引力,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与此同时,各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在选调分配、培养管理、选拔任用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可行、有效的办法。
实践证明,选调生工作符合我省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给我省干部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储备了后备力量,给基层工作增添了活力。
问:选调优秀大学生工作与目前实施的“村官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进村进社”、“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有何区别?
答:应该说这几项工作的大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我省基层选拔培养各类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服务的。但与其他几项工作相比,选调生工作在培养方向、选拔条件、选拔程序、管理方式等方面还有一些不同。比如,在培养方向方面,前面已经说过,主要是为各级党政机关培养后备人才;在选拔条件方面,规定必须是二本以上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成绩要在班级或年级达到中等以上,必须是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必须如期获得两证(毕业证、学位证)等等,也就是说准入“门槛”要更高一些;在选拔方式上,规定必须经过院校党组织推荐、省委组织部审核后,才能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在管理方式上,实施跟踪管理和动态管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锻炼期间,省委组织部将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如发现不适合从事党政工作的,将及时调整出选调生队伍并根据其所长安排到专业对口的事业单位。
问:与以往相比,今年我省选调优秀大学生工作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
答: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精神,今年我省的选调生工作做了一些比较大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了选调层次。今年增加了硕士以上学历的选调生比例,将以往每年选调2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调整为选调的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不少于选调总数的30%。二是改进了选拔方式。将以往由院校按分配名额推荐、组织部门面试、笔试淘汰的做法,改为符合选调条件的毕业生均可报名,学校党组织推荐,组织部门审核通过后,再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根据考试成绩确定初选人选。三是尝试选调生工作与“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等项工作的政策衔接。今年我们拿出了一些名额用于选拔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三支一扶” 、“西部志愿者”等人员,2010年以后,我们每年都要拿出选调生名额的50%左右用于招考在基层服务满两年的“村官”、“三支一扶”、 “西部志愿者”等人员。四是改进选调生二次选拔工作。对基层工作锻炼满两年以上的选调生,在坚持以往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等有效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加以改进。我部正在研究制定省市两级党政机关从基层遴选党政干部的《办法》,下一步选调生的二次选拔将按照《办法》规定进一步规范,以确保选拔人员的质量和体现公平公正。
问:今年我省选调优秀大学生报名及考试录用情况如何?考试成绩将如何反馈?
答:由于改进了选拔方式,今年报名参加我省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较往年有了大幅度增长,报名总数达到了5000余人。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的2700多人,实际参加考试的2117人。按照招考计划,研究生的录取比例将达到5.98:1,本科生录取比例为11.77:1,往届生录取比例为3.4:1。根据《关于2009年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通知》(甘组通字[2009]18号),今年计划分类分专业录取优秀大学毕业生220名,实际录取249名(并列分29名)。具体情况是:博士、硕士类考生录取64名(含甘南、临夏、陇南定向12人);文史类考生录取13名;法学类考生录取10名;计算机通信类录取14名;财经类考生录取11名;管理类考生录取10名;理工类考生计划录取13名;农学类考生录取7名;医学类考生录取5名;外语类考生录取4名;其它类考生录取12名;到村任职人员录取10名;往届毕业生录取16名(原计划录取45名,由于报考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故按照有关规定将录取人数作了相应调整)。另外,今年还为甘南、临夏、陇南单独录取优秀大学毕业生60名。近日,我们将尽快把考试成绩向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及考生本人反馈(省外院校考生还可在省人事厅网站上查询,网址为:www.rst.gansu.gov.cn)。反馈方式将参照公务员考试反馈办法,已录取人员反馈学校及本人,未录取人员成绩书面反馈本人。随后,我们还将对入围的学生进行政审、体检和验证(毕业证、学位证)。
问:选调生的录用考试为什么要采用分类录取的办法?
答:这主要是从全省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结构需要考虑的。党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党政干部队伍应该涵盖各种专业类型的人才。选调工作开始前,我们就根据全省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和基层的需求,制定了详尽的选调计划和各专业类别的录取人数,因此,只有采用分类录取的办法,才能确保各类专业考生的比例,也才能实现选调生队伍的门类齐全。
问:入围的选调生分配前是否还要进行岗前培训?
答:是的。选调生报到后,我们先安排几天军训,目的是培养选调生的吃苦精神,磨炼意志,增强集体观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之后,还要举办为期20天的理论培训,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讲授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青年干部成长规律以及一些从事党政工作的知识等等,主要目的是让选调生对甘肃省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党政干部的基本工作常识和方法有所了解,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一名大学生到党政干部的转变。期间,我们还要对选调生进行进一步的考核,淘汰个别不符合条件的人员。
问:今年选调生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答:2009年选调生的分配政策仍然是面向基层,重点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其中博士研究生分配到省、市(州)党政机关,硕士研究生分配到市、县以下党政机关,本科生主要分配到兰州以外的乡(镇)、村(社区)和少数民族及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分配到市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的选调生要先安排到基层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