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市场化,我省道路运输车辆快速增加,到2007年年底,全省营运性客、货汽车达到13.54万辆,比1978年增长19.09倍,从而为甘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运力。
旅客运输:从行路难到人便于行兰州运输集团一位职工谈起改革开放30年甘肃道路运输的变化深有体会地说:“就说兰州至平凉这条班线吧,改革开放初期, 跑的是‘兰州’和‘驼铃’客车,时速40公里左右,翻山越岭整整得走两天,每天只有一个班次;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宇通’、‘金龙’、‘亚星’客车取代了‘驼铃’客车,时速提高到60公里左右,当天可到达,每天有两三个班次;如今,带空调、有可调式座椅的各类豪华大巴,时速达到80公里左右,单程6小时即可到达,每天有十多个班次。”
从道路运输的变化中,我们不仅品出了昔日出行的艰辛,而且深切地体会到了今日交通的便捷。
班线多了,去哪里都不难。改革开放初期,受公路条件等因素限制,道路客运基本保障了国道主干线和各地(市、州)中心城市的运输需求,全省约有客运班线800条,营运里程约22万公里。到2007年底,全省已开通客运班线3592条,营运里程达69.2万公里,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到99.84%,快速客运覆盖全省14个市(州)和76%的县(区),跨省班线延伸到全国24个省市区。
运力强了,啥时出门都行。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道路客运能力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底,全省营运性客车达到3.91万辆,是1978年的33倍。尤其是农村客车总量增加迅速,到2007年底达到5906辆,比“九五” 末增长62.1%,基本满足了农民出行的需求。
路好车好,行车速度快了。改革开放以来,高、中级营运性客车从无到有,现在已达到5971辆,而且正向更高档次发展。近两年,我省交通部门还通过实施“提速中部”战略,初步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东连西拓、南北延伸的快速运输网。天水至嘉峪关1000公里快客运输线的开通,基本建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快速运输网络,实现了千里快线一日还,一小时圈起市县乡。
站多点多,旅客乘车方便了。自1988年我省开征客货运附加费以来,全省共投入站场建设资金5.5亿元。截至2007年底,全省建成城市等级汽车客运站1033个、农村乡镇客运站588个、行政村停靠站和招呼站3048个。这些客运站点的建设,给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
货运:从运货难到货畅其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说:“过去是‘年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们是穿比高档、吃讲营养、住比宽敞、行有车辆。”不难看出,道路货运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运力增强了,运量加大了。2007年底,全省营运性货车达到9.63万辆,是1978年的16.18倍;
累计完成货运量2.53亿吨,是1978年10.89倍。仅货运量而言,道路货运已超过了其他运输方式而占居首位,成为承担我省物资流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运力结构改变了,货运专业了。我省道路货运车辆保有量逐年增加,专用和重型货运车辆年均增长33%和47%。近些年,我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还加大运力结构调整,通过鼓励发展零担、集装厢、冷藏、液罐等专用车辆,重点发展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重型货运汽车列车和短途及城市集散用微型、中型厢式货运汽车,积极发展适合城乡送货服务和县乡公路货运的轻型及多功能车辆,逐步形成中长途货运由大吨位多轴重型专用货车运输为主、短途货运和货物集散由中型及轻型封闭货车运输为主的格局。
运输网络完善了,货运有序了。至2007年底,全省建成等级汽车货运站44个,初步形成一个与公路路网相配套,与大型集贸市场和工业园区、大型厂矿企业相连接的四通八达、货畅其流的公路运输网络。货运网络的不断完善,加快了道路货运业向有形化、有序化发展的进程,提升了道路运输保障能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线路畅通了,货运及时了。由于道路条件的改善和重型货车、集装厢运输的发展,近几年,我省开通了兰州至西宁等城际快捷货运专线,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快捷货运和农村物流配送业务,目前全省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零担货运网络已经建立, 发展态势良好的大型交通物流园区的雏形已经形成。省内快件运输实现24小时送达。
运输服务能力增强了,货运经济安全了。近几年,我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形成以物流中心、货运站(点)为依托,以信息服务、货物代理等中介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化运输服务体系,推进了运输生产组织的现代化进程,强化了货运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同时,不断加大货运市场源头管理,规范货运站场经营行为,加强货运动态监管,为全部长途危货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安全监控系统。
我省境内铁路密度小、水路通航河流少、航空能力有限,道路运输是占主导地位的运输方式。
经过30年的努力,全省道路运输业得到长足发展,全省客、货运量的92%和87%依靠公路承担,其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内,甘肃道路运输产值以年均8.7%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底,全省道路运输产值达到93.4亿元,增加值45.87亿元;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达到29.93万人,每年新增社会就业岗位5000个。另据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专项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全省道路运输产值为244.01亿元,增加值120.76亿元;2007年全省道路运输产值达到270亿元,增加值13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总值的5.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4%,占交通邮政业增加值的71.2%,全省道路运输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83%。道路运输在服务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的支柱性产业。
改革开放30年,我省公路交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展望我省公路交通的前景,更是令人振奋。省域高速公路网将于2030年全面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可达到4750公里,省际间、省内大中城市间将形成现代化的快速公路运输网络。农村公路“通达、通畅、联网”的“三步走”战略也将于2020年实现,农民群众出行会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