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促进我省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
甘肃省商务厅厅长 陈克恭
今年12月11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周年的日子。WTO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协调机制,其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等。随着我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作用日益扩大,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影响,我国也进入了贸易摩擦多发期。据统计,入世5年,共有32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288起牞涉案金额71亿美元。我省虽然属欠发达地区,也经历了贸易摩擦的“洗礼”。回顾总结我省几起贸易摩擦案例,对促进我省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省几起贸易摩擦案例回顾近几年来,我省主要有4起贸易摩擦案。其中应诉反倾销案2起,申诉反倾销案2起。国别涉及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欧盟;产品涉及机电、化工和农产品;企业涉及国有和民营企业。
(一)天水海林轴承厂应诉美国商务部轴承反倾销案。该厂是中国轴承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之一,产品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美国。该厂从1995年开始应对美国反倾销诉讼,并连续两年胜诉。2002年底,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永久性撤销对该厂的反倾销令。这场“洋官司”的胜诉,扩大了该厂在美国轴承行业的知名度,为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铺平了道路。2003年,该厂轴承出口美国1562万美元,同比增长260%;2005年出口3400万美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多,取得了价格与数量双增长。
(二)庆阳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应诉美国苹果汁生产商反倾销案。1998年6月,美国苹果汁生产商对从中国进口的浓缩苹果汁提起反倾销诉讼。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组织协调下,该公司联合其他12家浓缩苹果汁厂,开展了艰苦而漫长的应诉工作,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3年,该公司浓缩苹果汁出口美国642万美元;2004年出口1570万美元;2005年出口2158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3.36倍。
(三)兰州石化分公司向我国商务部申诉俄罗斯、韩国、日本向我国倾销丁苯橡胶( SBR)案。1999年初,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向我国大量倾销丁苯橡胶。在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该公司联合3家同行企业,向我国商务部递交了对原产于俄罗斯、韩国和日本丁苯橡胶的反倾销调查申请。2003年9月,商务部终裁并发布公告,对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的相关企业征收0%-38%反倾销临时税率,实施期限自2003年9月起执行5年。该公司反倾销的胜诉,抑制了俄罗斯等国的进口数量,稳定了我国丁苯橡胶市场价格。
(四)甘肃兴达淀粉工业有限公司向我国商务部申诉欧盟向我国倾销马铃薯淀粉案。2002年以来,欧盟即开始向我国倾销马铃薯淀粉。2005年欧盟向我国出口马铃薯淀粉9.5万吨,占当年我国市场份额的98.95%,但价格完税后合人民币仅3650元,市场零售价3800元,有的甚至更低,而其成本在5600元-6300元之间。这一价格给成本约在3850元-4000元之间的我国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地打击,导致我国马铃薯淀粉产品积压、价格暴跌,资金无法周转、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遭受严重的实质性损害。我省甘肃兴达淀粉工业有限公司马铃薯淀粉销售2003年比同期减少26.44%,2004年比同期减少25.21%,2005年比同期减少38.17%,2002年以来一直亏损经营,四年亏损高达1700余万元。2005年12月,该公司联合17家企业向我国商务部递交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申诉。2006年8月,商务部公布了初裁结果,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倾销幅度在35% -57.1%之间。初裁公告发布后,欧盟马铃薯淀粉低价大量进口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我国马铃薯市场价格很快回升,受损害产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好转,效益显著增加。该公司马铃薯淀粉市场销售价格由初裁前每吨不足3800元,提高到4600元左右,库存全部销完,新生产淀粉供不应求。受此影响,马铃薯收购价格也由去年的0.42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0.47/公斤左右。同时,有效保护了我省马铃薯淀粉加工特色产业,使我省30多家马铃薯加工企业直接受益,兰州、定西、平凉、庆阳等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100多万农民间接受益。近期,定西市已有3个专列价值3000多万元的马铃薯和马铃薯淀粉销往广州和天津。本案初裁获胜后,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徐守盛作了重要批示:我省企业在省商务厅统一协调下,积极参加反倾销调查,合理合法维护了企业利益,有效保护了本省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加大产业损害预警研究,合理运用WTO规则,维护合法权益。
二、对我省几起贸易摩擦案例的思考我省这几户企业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积极应诉、申诉反倾销调查,为我省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贸易救济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示范。
(一)入世后过渡期结束,打“洋官司”是政府面对的必修课。随着我国迅速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三甲之列,贸易摩擦也进入高发期,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的会波及到我省的对外开放工作和产业安全。如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好全省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保护我省产业安全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有关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企业要树立维权意识,敢于打“洋官司”。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我省企业不可心存侥幸和逃避思想,面对“洋官司”,要树立信心,克服“三怕”:即怕输,官司难赢,更别说国际官司了;怕难,不懂国际贸易法规,要请国际律师;怕痛,要出钱。要勇于应对,不要等到无法生存时才去应诉,才提起申诉。要积极应诉,主动申诉,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建立和完善“四体联动”机制,积极应对“洋官司”。“四体联动”是指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地方商务行政部门协调行业协会和涉案企业共同做好反倾销预警和应诉申诉工作,包括信息处理、应诉申诉资源动员、法律服务等。政府部门从宏观政策和相关法律等方面对企业指导,使贸易救济措施在政府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企业积极应对的状态下有序进行。
(四)做好产业损害预警工作。建立全省反倾销及产业损害预警工作联络员制度,建立产业信息收集体系、预警分析决策体系、信息发布体系和专家体系。根据我省出口产业结构和特点做好重点出口企业和易遭受反倾销调查产业产品的预警工作,重点分析出口产品的市场变化、出口量的增减、以及国际市场对上下游产品的供求情况,及时预测反倾销案的发生,提早应对。
(五)提高政府应对反倾销的指导能力。商务主管部门应重点研究主要出口国的反倾销法和诉讼程序,指导企业做好应诉前的准备工作,拟定应诉工作方针政策和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邀请商务部专家、组织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效资源对我省出口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对反倾销的基本技能。(作者系甘肃省商务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