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意见
(2006-11-22 7:25:55)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甘肃日报 > 一版  打印本页

(2006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甘肃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甘肃省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市低保人员和农村五保户的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积极解决极度干旱地区饮水问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好安置;扩大县级财力自主权,解决乡镇公用经费不足问题,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党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较多的实惠;不断增加社会事业投入,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建设成效显著;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以领导干部为责任主体的信访工作责任机制,妥善处理了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提高城镇公立医院和乡村卫生院所的财政补助标准,积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保持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必须正视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甘肃省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仍然存在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同社会需求大的矛盾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薄弱,发展活力不足;就业渠道少,劳动者平均素质不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增多,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对集中;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保障能力减弱,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多,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党群干群关系需要进一步改善。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二、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阶段性目标

  (4)坚持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期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认识和把握甘肃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同甘肃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并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在党的领导下,推动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6)甘肃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10年,总的要求是:支撑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兴优势产业和人力资源条件显著加强,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的协调性和社会的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具体任务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普九教育全面完成,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城乡社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初步完善和普及,医疗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公共财政的职能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生态建设不断加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执法司法活动得到有效规范;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秩序良好,活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团结和谐、奋发图强的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7)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影响甘肃省社会和谐的诸多矛盾,主要是由发展不足引起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加快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推进科技和体制机制两个创新,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新兴优势产业和人力资源三大支撑,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努力使甘肃省的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8)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放在培育新兴优势特色产业上,大力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为骨干的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集群。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制造业的社会化分工与协作,大力发展零配件加工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继续加强水电、火电等常规能源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中医药业的发展。

  (9)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按照长远有目标、近期有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扎实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从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电网、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入手,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入手,下功夫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从职业技能培训入手,推动劳务经济快速发展;从发展特色经济入手,努力扩大农业内部增收的空间;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入手,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和财力支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10)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完善扶贫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对极度干旱地区的饮水问题,三年内基本解决。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要把扶贫的重点放在发展教育上,力争使每一个新生代农民都具备转移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坚持采取特殊优惠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四、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1)以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下大力量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降低农村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并将这一政策逐步向高中阶段延伸。城市学校要积极接纳农民工子女上学,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健全培训网络,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的针对性,使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着力提高师资水平。认真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制度,保证让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12)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普及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实施城市医疗卫生支援农村,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探索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具体途径,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1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优先安排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施精品工程,优先发展文化旅游、出版发行、现代传媒、文娱演艺等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群。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4)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实施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新兴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推进自主创新,力争实现核心技术的集成与跨越。深化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改革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促进科研机构与大学、企业间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与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支持以科技园区为主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普教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01页  [01]  [02]  [03]  


最 新 图 片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兰州开幕 组图:黄河兰州段再次遭遇红色污 甘肃礼县发现秦人早期大型宫殿基 甘肃考古发现先秦三处“古城” 轰 用历史的记忆震惊世界 甘肃礼县发 甘肃召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解读:十个“新”字勾勒建设和谐社会路线图
·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
·新华视点:专家解读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诞生记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执政理念转变: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
·海内外媒体评中共确立构建和谐社会新目标
·中国即将出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外媒:中国进入强力作为期 世界“祝中国成功”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意见
·临夏至合作二级公路通车
·兰州市启动100%安全套使用项目
·甘肃酒泉一人民法院9名法官、法警集体落马
·甘肃文县大熊猫要冲世界长寿纪录 目前已经34岁
·“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兰州开幕
·甘肃省徽县水阳乡血铅超标事件已查明
·组图:黄河兰州段再次遭遇红色污染
·【图】民心工程“引洮供水”明日开工
·敦煌市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代省长徐守盛在兰州有关企业调研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甘肃省委决定:马学军任中共平凉市委书记
·甘肃代省长徐守盛:圆引洮夙梦解陇中之渴
·敦煌要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站 总投资60亿元
·甘肃出台信访制度 省领导须亲自接访
·高标准做好37名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
·百名中外专家 兰州争鸣论“道”
·康县黑木耳 西和半夏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投资467万元修复张掖马蹄寺北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