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陇西县县长 刘富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陇西作为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大县,建设新农村,当前的重点是立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任务,提升特色产业,改善基本条件,提高农民素质,逐步改变农村面貌。具体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提升产业,让农民在特色产业开发中增收。作为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贫困县份,只有发挥比较优势,做强特色产业,才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要输转劳务。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技能培训、拓展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组织、完善服务机制、规范劳务市场,大力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劳务输出拳头“品牌”,努力推动劳动力输转由劳力型、分散型向技能型、组织型转变,实现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二要扩大洋芋。按照“块状经济”的要求,以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改良品种、推广科技、落实订单为切入点,形成北山高淀粉型商品薯、南部山区菜用型商品薯、渭河沿川早熟型地膜马铃薯三大种植区域。三要提升药材。重点狠抓规范化、标准化、多元化种植和精深化加工。尤其在加工上,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产品,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四要突破畜牧。充分利用丰富的牧草资源,推进以肉羊、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
夯实基础,让农民在改善基本条件中受益。要立足现有基础,有效整合人、财、物,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要以梯田建设为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各项措施,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重点抓好梯田建设。同时,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二要以安全饮水工程为主,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县的机遇,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全面加大水源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重点做好引洮工程和莲峰水库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水这一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三要以通乡油路为主,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四要以社会保障为主,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认真实施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强化培训,让农民在接受各类培训中提高。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和经常性工作,围绕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这个主题,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诚信教育,进一步加强村规民约的完善和修订,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五好家庭户”“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类整治,让农民在优美人居环境中生活。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帮扶的原则,采取多种模式,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洁,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存在较多破旧不堪且无人居住危旧房的村庄,拆除破旧房屋,流转宅基地,实行“拆旧建新”。对规模小、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庄,平整道路,美化环境,实施“村庄整修”。对具备条件、有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项目支撑的村庄,全部拆除旧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施“整体改造”。对人口集中、经济基础好的村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农民“社区新村”。
建强组织,让农民在基层组织带领下致富。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建强基层组织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作者系陇西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