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农民增产增收,不遗余力地发展洋芋、中药材、畜牧、花卉等特色产业,使定西市产业发展奏出强音。如今,洋芋种植面积已占到了全省的一半,成为全国三大洋芋种植及商品薯生产基地之一。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0多万亩,占到了全省的一半,占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来自于这些特色产业。
2005年,全市317万亩洋芋喜获丰收,总产量达500多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芋产业中获得收入达500元。
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定西市,药材种植品种已由过去的当归、党参为主发展到当归、党参、黄芪、红芪、柴胡、板蓝根、甘草等40多个品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10多万亩,其中当归产量约占全国的70%、全省的90%。
定西市的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超过20%,中药材产品畅销东南亚及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定西市依靠科技,努力做大做强。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紧密配合洋芋产业的开发,致力于良种繁育推广,在创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使全市洋芋高淀粉型良种覆盖率达到87%以上。
全市还建成了以旱农中心为龙头的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建成了年产脱毒种薯苗2000万株,脱毒微型种薯3000万粒的组培室、现代化智能温室和网棚繁育基地,脱毒微型薯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70%。
为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中药材产业层次,定西市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已在当归辐射育种、优质分异型选育、规范种植技术研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依托岷县、陇西、渭源3个中药材科技园区,进行GAP试验研究。
建立中药材GAP基地7.25万亩,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
全面启动实施品牌战略,是定西市在发展特色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安定区、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岷县、陇西县、渭源县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全市注册洋芋品牌商标10多个。
去年,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地理标记注册。这两年,定西市走“品牌+专列”的营销战略之路,直接向终端市场发送洋芋专列,一下子打响了定西洋芋的品牌,使定西洋芋在广州市场的份额占到了九成。
同时,各县还注册完成了岷归、条宝党参、陇原牌黄(红)芪等中药材商标和岷归及其系列产品的地理标记注册保护,岷县成功注册“岷县当归”证明商标。定西市制定的《无公害中药材当归、党参、黄(红)芪质量安全及生产技术规程》9个标准被甘肃省质检局颁布为地方标准实施。
陇西县4家加工企业生产的系列腊肉制品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核验收,使“陇西腊肉”原产地保护得到认证。
目前,甘肃省花卉科技研发中心落户临洮县。由临洮美兰花卉公司作为科研主持方培育的彩色马蹄莲新品种“美彩2号”,第一批种球已出口世界花卉强国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