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掖”既有历史的辉煌和荣耀,又有挥之不去的沉重和遗憾。辉煌和荣耀是曾以全省5%的耕地提供了35%的商品粮,沉重和遗憾则是地方工业经济相对滞后。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版图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以大潮奔涌逐浪高的态势,奏响了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的强劲旋律。那么,如何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市委书记田宝忠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再铸“金张掖”的新辉煌。
田宝忠认为,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不是空泛的坐而论道,而是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围绕优化发展环境边整边改的实践行动,其实质内涵是破除一切影响加快发展的思想障碍,破除一切影响加快发展的体制弊端,调整一切影响加快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在发展观念上针对运行体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趋势,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观念和市场的手段,开辟新的发展路子,促进科技成果向更广阔的生产领域转移,加快资源优势开发的进程,使产业化取得规模经济聚集效应;在发展动力上以更加开放的意识,实现领导方法和驾驭发展全局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真正把市场主体的培育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把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创业干事环境的优化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市场引导、经济调节、社会管理上来,强化跟踪服务,努力为加快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和奋发向上的机遇;在选人用人上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依靠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群体的聪明才智,积极培养锐意创新、善于抓项目的领导干部队伍、专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开拓进取的企业家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动力。
田宝忠结合实际向记者介绍,各级干部以项目检验服务,以项目促进落实,以项目提升产业优势,使今年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3项指标预计在2000年的基础上可翻一番,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60项,使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第二产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以25%的增速持续发展,地方工业已成为引领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火车头。招商引资以“让外商发财我发展”的利益机制趋动,产生了要素磁场效应,吸引省内外的开发商纷纷前来投资开发。为了开发花草滩煤田,市财政出资近千万元支付探矿单位的勘探费用,从省国土资源厅买回了采矿权,然后出让给具有经济、技术、信誉、品牌优势的成都地奥集团开发经营,投资规模由原来的2亿元扩大到了3.5亿元。装机容量11.2万千瓦的黑河三道湾水电站,是兰洽会招商引资的成果,由浙江西兴公司投资7.9亿元建设。大型机械的轰鸣冲破了深山峡谷的沉静,显示出了高歌猛进的建设情景。
田宝忠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丰硕成果,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战略方针的结晶,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不动摇,坚持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不动摇,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的产物。通过认真学习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就“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战略思考,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张掖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既要提速又要提质。提速是指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大口径财政收入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并以这4个翻一番确保人均GDP翻一番半,使发展速度跟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提质是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做到相互有机统一,综合谋划,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转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围绕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有机结合,田宝忠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这就是以黑河梯级水电站、张掖火电厂建设为依托,加快花草滩、平山湖等煤田的开发进程,实行电煤联营,建设一流的基础能源基地;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选择一流的科研单位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新型合金材料和化工产品,建设良性循环的矿产、化工基地;以区域化规模布局的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群体优势,建设一流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基地;以潜在价值1万亿元以上的稀有金属资源为依托,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强大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提升冶炼和精细加工业的品牌效应,建设中国的“稀有金属之都”。这种“三基一都”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和谐发展,就是“金张掖”持续发展的特色战略新格局。田宝忠最后强调,实践创新可以八仙过海,多姿多彩,但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