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立反应灵敏、运行正常的花卉信息,满足决策者、生产者、经营者,以及专家学者对信息的需求。
6.大力提倡和引导花卉消费,满足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
7.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投入机制和形成,建立花卉科技推广体系,加强花卉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和业务培训,为逐步实施资质管理创造条件。
8.建立适应我国花卉业现实水平,发展趋势和行业特征,反应灵敏,调整及时的产业政策体系,以调动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保护其权益,推动我国花卉业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要实现花卉业跨越式发展,向花卉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任务与措施
(一)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产业升级
科技兴花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是从根本上形成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十五”期间,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开展品种培育和改良工作。优良品种是花卉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花卉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形成自主品种开发和改良的体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花卉业。各级花卉主管部门和花卉协会应加强对花卉科研、院校的指导,将我国花卉育种工作者组织起来,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开展联合攻关,要保证必要的经费资助,积极开发和利用我国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尽早实施花卉种子工程。除科研、教学单位外,还要鼓励现有花卉种籽、种苗、种球生产企业参加这项工作,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一体化,提高优良种子的供给能力。
2.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推广先进技术,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花卉业的关键。我国花卉科技工作者不仅研制了一批先进了实用技术,也从国外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和成果,并进行了消化、改造,亟待推广应用。而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大多难以胜任花卉技术推广工作。因此,要在花卉重点产区,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花卉技术推广队伍,研究制定不同品种的规范栽培技术,以促进花卉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
3.促进栽培设施的系列化与标准化。在各类花卉栽培设施中,温室的系列化和标准化生产最重要。研制和推广经济适用型自动控制温室,是实现花卉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各级花卉主管部门和花协应对目前温室生产现状及进口温室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温室设计单位、制造单位与使用单位联合攻关,研制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花卉、不同造价的新型实用温室,尽快实现温室生产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花卉生产经营单位,要将科技创新机制的形成和保持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势作为竞争与合作的基础条件;要将引进与自主开发利用我国特有的花卉种质资源相结合,作为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要将技术推广服务作为全面提高产业水平,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要遵循这些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建立我国花卉科技新体系,尽快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运作机制,以提高花卉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
(二)利用区域优势 形成特色经济
花卉业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特殊商品,其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产力水平,以及国内外花市场的供求状况与变化趋势,研究确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形成特色经济和比较优势,减少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全国的总体布局是:
1.切花切叶类:建立以云南为中心,广东、上海、辽宁等地为重点的产销网络,满足国内需求,积极扩大出口。
2.高档盆花及观叶植物:建立以广东为中心,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海南、山东、河北等地为重点的产销网络,确保国内市场需求,减少进口数量。
3.盆景:建立以江苏、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湖南为重点的商品盆景产销网络,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小型盆景,积极扩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