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名胜百景系列之十
滩歌明代一条街

■文/安志宏 图/杨望科
霏霏冷雾湿山街,
红叶随风乱入怀。
阅尽沧桑门漆落,
历经岁月石阶埋。
此生窃喜逢时泰,
吾辈深怜大运乖。
一腔愁情付雁阵,
飘飘万里向天涯。
上联:何处觅遗迹,初见惊木构石街,置身晃有魏晋气;
下联:谁曾考岁月,细推历清代民国,放眼疑是永乐春。
【艾 叶 李吉定】
滩歌明代一条街(旧称滩歌川)在武山县滩歌镇,正街为东西走向,设南北两条横街,建筑古朴,保存完好。曾为电影《六甲》的外景拍摄地。拍摄时,利用当街铺面作为酒店,邀请当地居民做群众演员,其中还有一人饰演店小二,安排有较多场面的戏。
滩歌明代一条街长约1公里左右,两面土木结构建筑,建筑总面积约为9000余平米,房屋300多间。全街建筑多采用木板式铺面或阁楼结构,除山墙和后檐墙体为土夯外,其余一律为木架结构。宽敞大方,保暖隔热,有着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据传这里的居民也多从南方聚集而来,或军戍,或商旅,或背井离乡。因这里地处偏僻,易于安身。加之林区资源丰富,伐木垦荒极易生存。于是人口渐聚渐多,久之成镇。数百年来,群众自开集市贸易,人民自卫自保,形成勤劳朴实、精明强悍的风俗。在街西小土墩上曾建有“镇光堡”,是古时军事要冲,常由当地土围子驻守。1936年8月,由王树声等人率领的红四方军路过此地,攻打四个多月未开。1973年兰州军区政委肖华专程视察,观看当年四个月未被攻开的“镇兴堡”的险情,并绘图研究。
滩歌街居民风俗淳朴,热情好客,许多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尚不绝传人。除古民居外,大量古遗物遗存也保存完好。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体验古朴乡风的理想之地,也是学者专家探访研究民俗文化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