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甘肃省省长 陆浩
邓宝珊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著名爱国人士。
将军隶籍甘肃省天水市,生于我国内忧外患的甲午之年--1894年。因家境贫困,少年参加新军,远戍伊犁;在风云激荡的革命民主思潮影响下,他怀着爱国之志,毅然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走上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人生旅程。此后,辛亥、护国、护法诸役,无役不与。1924年将军参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领导的“北京政变”,通电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国是,从此显露头角于中国政治舞台。将军对孙中山先生领导之事业,可谓忠贞不二,史册昭昭。
邓宝珊将军早年即主张并致力于国共合作,以国家昌盛、民族振兴为己任。在两次国共合作中,在革命处于低潮或逆境中,他都始终如一,初衷不改。北京政变后,他即与李大钊相识相交。大革命时期,他任国民联军驻陕总部副司令,与总司令于右任一起,与我党早期领导人刘伯坚、魏野畴、邓小平等相与合作共事,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国民革命大好局面。大革命失败后,将军蜇居平(京)、沪,组织反蒋活动,帮助我党与吉鸿昌将军取得联系;他还资助、救助过周恩来、刘伯承、聂荣臻等我党同志。九一八事变后,他复出军政界,回到兰州主持甘宁青军事并参与甘肃省政。在此期间,他资助过谢子长、刘志丹枪支弹药。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应杨虎城之邀,赴陕襄助善后,奔走斡旋以促成国内和局。七七事变后,他主动请缨,奔赴抗日前线,先后任国民党二十一军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与中共中央领导人保持着密切接触,与陕甘宁边区建立了长期睦邻友好关系,反对和抵制蒋介石掀起的反共高潮。毛泽东主席1945年写信赞誉他:“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朱德通过续范亭将军一再向他表示,希望他早日举义,出任西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他则表示:“只要有机会,决当为人民革命事业尽一番力。”1949年,他以共产党老朋友的身份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参加了开国大典。北平的解放,为尔后湖南、绥远、新疆、云南、西康的和平起义树立了榜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多次会见并宴请他和傅作义将军,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义举。
从1950年元月开始,将军长期担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等职。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他精神振奋,由衷高兴,极愿为改变桑梓面貌献计出力。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他任职期间,尊重党组织的意见,与党内干部真诚相待,密切合作。他经常深入农村、厂矿,体察民情,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前后,他以事实为依据,向中央如实反映甘肃饥荒的真实情况和严重后果,力促形势尽快扭转。他广交朋友,与党政军各界广泛联系;他十分重视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友谊,处处以诚相待、礼贤下士,为统一战线和社会稳定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将军一生戎马倥偬,政务繁忙。但他刻意求知,谦虚自处,雅好诗文、戏剧、书画,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因而能广交当代名人、雅士,切磋交流,相与往还,所获墨宝较多,遗憾的是十年动乱中散失颇多,存留甚少。

今年是将军110周年诞辰,中共天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在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征集遗存,编辑出版《邓宝珊将军》一书,这对宣传甘肃,纪念先贤,启迪后人,增进我省与兄弟省、区文化交流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邓宝珊将军》一书中有反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20世纪中国历史伟人与将军之间友谊的照片、墨迹;有纪录将军追求民主、进步和祖国光明前途的生平活动照片,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本书还收集了将军本人的少量手迹,反映了这位有“儒将”之称的爱国将领勤奋自学、孜孜不倦所达到的文化艺术修养境界。由于他对文化艺术的酷爱,往往在鉴赏中能获得真悟,陶冶情操、激励心志。该书所选的一些书画作品,艺术价值很高,章炳麟、于右任、齐白石、章士钊、郭沫若、叶圣陶、陈半丁、董寿平、谢无量、启功等大家的书、画作品,将为我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增色,为宣传甘肃、提高甘肃知名度服务。跨入21世纪的中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我省也以跨越式的步伐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的可喜变化。当今,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陇原大地、羲皇故里,百业俱兴,城乡巨变。我们应当以无愧于前人和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让甘肃的山川越来越秀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2004.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