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第106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县政府网站、县妇联联合开办《最美家庭》栏目,专题宣传我县涌现出的孝老爱亲、教子有方、爱岗敬业、夫妻和美、崇德守法、情系国防、低碳环保、邻里友善、热心公益、诚实守信等“最美家庭”典型,进一步塑造新家风,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不离不弃 携手共进
记张家川县烟草公司退休职工李凤英“夫妻和睦”最美家庭

在张川镇东街社区,人们经常议论着一位普通妇女。几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好媳妇,侍候残疾丈夫的好妻子,热心助人的好大姐。她就是县烟草专卖局退休职工李凤英,她的事迹在张家川镇东街社区被大家交口称赞。
李凤英在妯娌中是位勤劳能干、和蔼可亲的好大嫂,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在邻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多年来得到单位同事和社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贤妻、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987年,23岁的李凤英与同在民贸公司工作的铁小林认识后结为夫妻。2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的奉献着。由于她的丈夫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她承揽了全部家务。为了做家务,这么多年她中午从不睡午觉,经常从早上忙到晚,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没有发过一次牢骚。
2001年,一次意外,她的丈夫不幸摔倒,大腿骨折,加上丈夫本来就有残疾,在床上躺了一年。她为丈夫洗澡、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为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女,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她的丈夫是搞财务工作的,工作忙,单位离不开,开始时她就去丈夫单位将工作资料拿回家,丈夫就在床上记账、填表,完成后她又将报表等资料送到单位,从来没有耽搁过一次。一年后她就用轮椅推着丈夫去单位上班,当时儿女年纪小,还在上小学,她自己又要到30里外的龙山镇去上班,工作是给西部八乡镇的数百户卷烟零售户送货,工作任务重,十分辛苦。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先是做好早餐,同时为两个孩子和丈夫准备好午饭,送孩子去学校,推着丈夫去单位,然后又要赶早班车去龙山上班,开始一天的辛勤工作。有时下雪天班车少或不出车,她就想办法,高价租车去上班,数年来没有无故迟到过一次。公司在龙山为住家远的员工都配有宿舍,其他同事一般都会住在宿舍里,只有她为了照顾残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女,每天都来来去去,忙碌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
就这样无论酷署寒冬,风霜雨雪,她都这样不知疲倦的奔走着、忙碌着,从不停息,从无怨言,从没有影响丈夫和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和两个孩子的学习。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和教育着两个孩子,带给孩子们的都是正能量。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和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学会了自强自立,他们除了上学还主动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天放学他们先去接回爸爸,侍候爸爸一起吃完午饭后都会抢着刷锅洗碗,每次买了喜欢吃的东西,孩子总是相互让着对方先吃。熟悉她家的人们无不称赞她的两个儿女是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的好孩子。
天有不测风云,常年的辛苦,超负荷的劳作,李凤英倒下了。2005年10月,患有高血压的李凤英因劳累过度,在单位值夜班时突发脑溢血,深度昏迷,生命垂危。由于抢救及时和家人的悉心照料,她慢慢的苏醒,逐渐恢复。灾难并没有压垮生性好强的李凤英,她凭着坚强的意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态,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现在她已基本恢复了大部分身体机能,不仅能够一切自理,还能操持家务、照顾家人。
如今,李凤英已退休在家,儿女们也已长大成人,并有了各自的事业。她还和以前一样侍奉公婆,照顾丈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