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工作开展以来,连五乡全体干部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工作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案,做到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因人制订扶持计划,确保扶持效果显著。在认真采集各项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性的同时,采集工作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瞬间,感动着、鼓舞着所有为精准扶贫工作全力以赴、默默付出的人。

连五乡异地扶贫搬迁四合新农村
异地搬迁,圆了住洋房的梦。穆凤清是四合村的贫困户。以前,他家坐落于连五乡有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泥石流灾害如同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每当天阴下雨,全家人的心就提在了嗓子眼里。2013年,当得知四合村要实施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时,穆凤清第一个报了名。如今,异地扶贫搬迁新农村项目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去工地上转转,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没想到,我这辈子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住上小洋房。” 穆凤清称,眼前初具规模的新农村,和他多年前去外地打工时见到的小别墅一样气派。
社会救助,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的有力基石。韩基前是中心村的五保户。今年八十二岁高龄的他,一个人独居在家。年轻时生活的艰辛,让他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前几年,每天除了三餐、晒太阳之外,反复地清数药瓶中的“安乃近”成为老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虽然衣食无忧,但独居的寂寞让他沉默不已。今年,中心村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后,天气好的日子,村干部总会将老人接过来。看别人下棋,和老友聊天。逐渐,曾经沉默的老人开朗了起来。尽管年事已高,说话有些含糊不清,但村干部还是经常听到老人说,他是在党关怀下,幸福生活的五保户。
安全饮水,一股甘泉变生活。贠家村的清晨显得格外忙碌。马玉莲正在水龙头前仔细地清洗着早餐的食材。这个朴实的农家主妇,对眼前的这一股清水,心中充满了感激。据称,作为家庭主妇,多年前最让她头疼的就是挑水。走上几里路倒不算什么,每天在山泉边焦急地排队才最让人懊恼。这处钻满了寄生物、杂草甚至羊粪的水源,让不少人为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令人欣慰的是,这个世纪初连五乡全面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如今,家家通上卫生便捷的自来水。“这算是对我这个家庭主妇的最大减负吧!”马玉莲如是说。
劳动力培训,授人之渔的致富法宝。铁刚义今年39岁,多年前,他怀揣少年梦想,随同乡南下打工。苦于没有手艺,这些年打工之旅并不顺畅。今年5月,伊香拉面师培训班在全乡如期举办,他立即踏上返乡之旅,报名入班苦学拉面手艺。如今,铁刚义已成为颁证拉面师,被某大型清真餐饮公司招录,月薪达4000元。
教育扶贫,圆了寒门学子成才梦。 赵芳军是中渠村的骄傲,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今年高考中如愿西北师范大学录取。金榜题名的喜悦渐渐褪去后,不菲的学费成为摆在全家面前新的难题。教育局、扶贫办、乡政府闻讯后,为这个贫困户的高材生一路绿灯。如今,他已通过贷款筹措到当年学费,即将启程奔赴心仪高校。

富民产业,誓拔穷根的一阵强心剂。高庄村雄发养殖场负责人马世雄无疑是富民产业的最大受益者。十几岁外出谋生,从刷碗洗盘子的勤杂工到深圳大型清真餐饮业的引领者,再到后来发现独特商机的“羊老板”。十几年来外出打拼的精明和独到眼光成为他个人终身财富。在他看来,回族聚居区发展清真餐饮业、畜牧养殖业这两大富民产业具有先天优势。香港人过关专程购买清真牛羊肉的举动及自己不断聚集的财富,就是最好的证明。截止2015年5月份,连五乡已建成的养羊场和养殖小区20家,其中养牛场4家,养羊场14家,养殖小区2处。有规模养殖户221家,羊存栏12500只,牛存栏3900余只。
在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工作中,如危房改造、医疗卫生、惠农政策等,都给每一位亲历此项工作的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动人的瞬间鼓舞着这群在精准扶贫一线奔波的工作者不断前行,印证着拔穷根奔小康的豪情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