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年应聘到昆山科贸电子有限公司上班,起初每月工资2800元,如今已涨到3400元,看到公司前景广阔,今年开春我把媳妇也带到厂子里工作,现在,我们两口子的工资加在一起每月有6000多元。”近日,记者遇到张家川县刘堡乡王山村外出务工回来的王平平,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张家川县近年来高度重视劳务输转工作,探索就业新渠道,紧抓农民工技能培训,为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大中型企业输送农民工务工和大学生就业,其中仅赴江苏务工农民工多达5000余人。
据县劳务办主任马德介绍,截至目前,张家川县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6.82万人,创劳务收入8.76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9.5%。
“今年生意最好,收入将近二十万!”在武汉开清真餐馆的张家川县张川镇刘家村青年马尔利和该县众多在外开清真餐馆的人一样——年底鼓着“腰包”回到了家中。
自2012年以来,张家川县将清真餐饮服务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民族特色支柱产业,提出了“百千万”发展奋斗目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国100座城市发展宾馆1000家、清真餐饮经营店1万家,带动10万人就业致富,年创劳务收入15亿元。至目前,张家川县农民在北京、武汉、西安等20多个省会城市和200多个中小城市清真餐饮经营店总数达10023家,宾馆615家,创劳务收入6.32亿元,占全县劳务总收入的72%,成为劳务经济的主导产业。

另外,该县于2009年向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了“张家川伊香拉面师”劳务品牌,聘请高级教师,在全县开展免费牛肉拉面技能培训。至目前,培训的“伊香拉面师”2000余人全部实现了就业,年收入在4.2万元以上。大部分学员走上创业的道路,开起牛肉拉面馆,年收入10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了瓦工培训毕业证,今年在西安工作好找的多了,并且再也没有人怀疑我的技术了。”去年年底拿到瓦工培训毕业证的恭门镇付川村村民付新周高兴地说。
“现在农民工进城务工,不管干什么工作,人家都要求你持证上岗。”付新周告诉记者,在他们村通过县劳务办培训早几年拿到瓦工证的人,这几年都挣了不少钱,打工回来时开上私家车、住上新房的人比比皆是。
2011年以来,张家川县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为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张家川县坚持“政府组织引导、能手牵头带动、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在巩固规模、培训技能、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务工人员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输出范围不断扩大、务工关系不断稳固、创收效益不断提升。有效破解了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这个难题,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