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对接理思路 地企联姻谋发展
——双联助力张家川牧歌肉牛养殖厂建设

地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部浅山区的龙山镇连柯村,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474户2435人,人均耕地1.2亩,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2012年,省委双联行动的开展,不仅带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双联好单位,同时也催生出一家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现代化标准养殖厂。目前,该厂一期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建成占地46亩的“红花牛”养殖基地,其中标准化牛舍4栋4800平米,可存栏肉牛1000头。预计基地全面建成后,年可出栏肉牛达3600多头,年产值可达4000多万。
广调研理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帮联单位兰州石化学院经过多次深入调研,与镇党委、政府多方协商,最终决定借助嘉禾草业有限公司产业基础和龙山镇皮毛贩运加工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将扶持重点放在连柯村养殖产业培育方面,将目标定位于全体村民自主创业能力激发方面,积极扶持连柯村牧歌养殖厂建设。
强对接助发展 帮联单位与镇党委、政府及时协商,成立牧歌养殖厂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合作对接,借助全省双联惠农贷款和县上扶持规模养殖政策资金,积极帮助解决牧歌养殖厂建设用地、畜种进购和牧草加工等方面困难。同时,加大技术帮扶指导力度,协调成立“红花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带动更多养牛户入社发展;组织养殖户学习养殖、防疫、销售等专业技术,在全村上下掀起了畜牧养殖创业致富的良好氛围。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目前养殖厂已完成一期投资400万元,建成占地46亩的“红花牛”养殖基地,其中标准化牛舍4栋4800平米,可存栏肉牛1000头;基地采用现代配套生产工艺、恒温调控模式,每栋牛舍都配有自动清粪设备及机械送料设备。
创模式促转型 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营模式能极大地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发展。在各级单位的精心指导帮助下,牧歌养殖厂以合作社为纽带,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农村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与畜牧规模养殖相结合,积极吸纳热衷于养殖业的农户入社养牛。具体运行过程中,养殖厂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够牛,解决了群众盲目购买的问题;统一饲养标准,保证了种牛的质量;统一技术服务,解决了养殖技术难题;统一产品销售,保证了肉牛产业销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户从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的转变,更实现了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与此同时,联系单位兰州石化学院,充分借助其师资优势,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帮教讲师组,对全村青年农民进行畜牧防疫和饲草加工技术培训,为该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衔接争取下,牧歌养殖厂又先后争取到省市产业扶持项目和财政奖补项目,牧歌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被成功纳入张家川畜牧产业园区行列,并被确定为全县的养牛重点示范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未来前景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