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张家川县政府网站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我们的编辑记者将深入社区、企业、乡村,深入各行业领域,深入普通群众的生活,聚焦基层发展变化,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展现张家川各界欢度新春佳节、创造幸福生活的喜人景象。
记者体验卖春联

喜庆的春联贴上门,红红的福字粘起来。除夕之日,家家户户都会以这种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年货街上,卖春联的、卖窗花的、卖挂饰的,成行成圩。2月8日,记者走进张家川民族商贸城年货市场的一家卖春联的摊位,体验卖春联。
小韩是来自连五乡的一位农村小伙子,他在兰州上大学,每年假期他就摆地摊做点小生意,来贴补学费。今年寒假,他做起了卖春联的生意。他的摊位不大,L字形的桌子,一边卖各种饰品、挂件,一边卖春联。小韩说,从前些天摆卖的情况看,逢集时早上10时至下午4时销售情况比较好。

尽管人不多,记者还是有些紧张,不知该如何和顾客打招呼,也不知该如何说服顾客买走任何一样东西。而最让记者感到有些不知所措的,是一下子记不住每一种商品的价格。
趁着没有顾客光临的时候,小韩想了一个帮助记者尽快进入角色的办法。“不如我充当顾客吧,你就朝我们吆喝。”小韩说。
“老板,这个怎么卖呀?”“还有没有其他的样式,多少钱?”“少点行吗?”一连串问题,把顾客最需要了解也最可能问到的信息传递给了记者。别说,这个方法还真管用,有了他的“冒充”,真正的顾客来问津时,记者没有这么拘谨了。

“你好!老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春联。”瞧见一位农村老大哥在摊位前停留,似乎想看看春联,记者大胆打招呼。哪知这位老大哥并不理会记者,光是抬着头看悬挂起来的春联。怎么办,还要不要介绍?记者心里打鼓。“继续吧。”记者自己给自己加油。“老哥,我们的春联很特别,纸质量好,字写的好看。”一口气,记者把之前了解到的信息全抖了出来。哪知,老大哥听完记者的介绍后,叉着手,看了记者一眼,走了。
第一次推销,就这样失败了。可是,有了第一次,再往下就容易多了。在摊位的两个多小时,记者头一回体会到了卖春联其实不容易。
小韩告诉记者,做生意是一门学问,关键要坚持,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顾客打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