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干部进乡村进农家宣讲十八大精神侧记

严冬时节,寒风吹拂,在阿阳大地暖意融融。12月27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宣讲团来到张川镇、龙山镇、木河乡、刘堡等乡镇,走进田间地头,步入农家大院,面对面地为广大农民群众宣讲十八大精神。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就是要让大家富裕起来,我们饱肚子的问题解决了,现在关键是如何多挣票子。大家都要有规划,要有项目,有实际行动,要把十八大精神化为具体行动”,这是宣讲团在刘堡乡刘堡村为农民群众宣讲十八大精神。
目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已派出10多个宣讲团到全县15个乡镇及200多个村进行十八大精神宣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确保将十八大精神传达到基层,宣传到群众,让十八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讲团已在全县举办各种形式的宣讲100多场次。

群众们纷纷表示,宣讲团带着十八大精神走进乡村,大家的心头犹如一股清风拂来,改革开放30多年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实现全面小康并不遥远。
这段时间,“千名干部进乡村、进农家,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的活动正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广阔的乡村展开。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从2012年12月20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双联”行动冬季百日集中活动,组织省、市、县、乡四级帮联单位和千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开展“三送三帮”活动,做到“四到村”、“四到户”、“四进农家”。“三送三帮”:即送温暖、送技术、送信息;帮助群众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帮助群众制定致富增收项目、帮助群众解决发展难题;“四到村”:即小康规划制定到村、产业发展计划制定到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协会组建到村、美丽乡村建设措施落实到村;“四到户”:即小康目标计划制定到户、致富项目确定到户、五清五改措施到户、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到户;“四进农家”:即开展惠民政策、科技、法律、文明进到农家。同时,还采取发放学习资料、开办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群众宣讲,让十八大精神深入人心。
此次活动还与全省正在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相结合,驻村干部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以宣讲十八精神,发展三大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民致富技能、确定致富项目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双联行动的根本任务,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和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 医疗小分队、文化小分队和科技小分队也分别深入乡村为农民群众进行义诊、写书法绘画、种养殖新技术培训和法律咨询,服务培训农民群众20000多人次,义诊5000多人,发放各类科普资料30000多本(份)。

记者在木河乡店子村看到送科技下乡小分队中,被老百姓团团围住的就是县劳务办的工作人员,究其原因,是他们抱着《农民工素质教育读本》和《张家川县伊香拉面师》培训教材给百姓讲解增收致富相关的科技知识。

村民李永奇就是伊香拉面师培训中受益的一位,他告诉记者,2009年他参加了县上举办的伊香拉面师培训班,并与2010年6月在武汉广水投资3万多元开了一家20多平方米的牛肉拉面馆,现在一年能挣8万多元,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盖了新房子,一家生活其乐融融。
有了成功的经验和身边的致富例子,群众对伊香拉面师的认识更为深刻,前来咨询的群众把劳务办两位工作人员的桌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县劳务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他们将以三下乡为契机,利用双联行动冬季百日集中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伊香拉面师培训活动,并把培训重点转移到餐馆经营上,使我们的老百姓不但能开餐馆,还能把餐馆经营好,更好更快的帮助群众致富。”

香拉面师是张家川县根据回族群众长餐饮、善经商的实际,注册的张家川自己的劳务品牌,培训开展3年来,很多家庭通过持证上岗,持证开餐馆,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