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以来,省市县乡各级单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联村组认真入户对接搞调研,倾听心声办实事,上下联动破难题,结合村情兴产业,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新期盼,奏响了扶贫攻坚共同奔小康的嘹亮号角,打开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记者深入15个乡镇、对省市县乡开展此次行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了专题采访,本网将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牵手共进》系列报道, 通过典型宣传,进一步激发引领带动各级包联单位进一步创新思路,扎实开展为民富民行动,真正让群众的思想活起来,富民的产业兴起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的面貌靓起来。
《小康路上你我牵手共进》系列报道之三十
张家川县发展三大富民产业助民增收
张家川县着眼于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向纵深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发挥民族地区传统优势,以及全县广大穆斯林善经商、重养畜、长餐饮的特点,因势利导,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劳务经济,着力做大做强清真餐饮服务业、牛羊规模养殖业、皮毛贩运加工业三大富民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做精做优清真餐饮服务业。充分利用张家川清真食品天然品质、清真品格的优势,依托清真食品城建设平台,做精做优清真餐饮服务业,打响张家川清真食品放心品牌。按照“政府推动,政策驱动,品牌带动,产业联动”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挖掘创新民族餐饮特色优势,采取免费培训及注册商标、补助奖励创业资金(餐饮经营者每户1万元)的办法,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民族餐饮宾馆服务业,加大品牌创建力度,鼓励支持申报注册一批清真服务品牌。积极组团参加各种餐饮美食节会,展示推介特色民族饮食,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民族餐饮宾馆服务专业人才建设,培养一批民族餐饮技师和经营管理人员,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引导餐饮宾馆服务行业实行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连锁式发展,力争在全国100座城市,发展宾馆1000家,清真餐饮经营10000家,带动10万人就业致富。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等20多个省会和200多家大中城市已开清真餐馆3968家、宾馆205家。

做大做强规模养殖业。以百万头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为目标,强力实施基础母畜繁育、饲草料建设、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通过实行免费防疫、配种、种草和贷款扶持建棚、引种的方式,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养殖规模。通过直接补助、先建后补、以物代资、贷款贴息、专项指导等形式,加快规模养殖富民创业示范村、规模养殖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2012年已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80户,优质饲草种植面积4.86万亩。全面落实扶持畜牧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提高畜牧产业综合实力,重点扶持2万户规模养殖户,大力推进农户专业化饲养程度。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优惠政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加大防疫保护力度,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积极引进畜产品营销、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生产能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努力使牛羊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做活做响皮毛贩运加工业。以西部皮毛加工贸易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采取引龙头、强货栈、扶贩运的办法,引进10户皮毛加工龙头企业,规范组合100家皮毛货栈,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皮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提高皮毛产业竞争势力。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持优惠政策,加大皮毛加工企业和贩运扶持力度,力争扶持2万人皮毛贩运队伍,促进皮毛业振兴,提高农民收入。培养提升和引进皮毛生产加工、市场运行分析专业技术人才,组建皮毛产品研发机构,加强皮革制品新品种研发和生产流程精细化管理,定期发布皮毛产业生产动态,提高皮毛产品质量,提升皮毛产业发展风险控制能力,推动皮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皮毛生产经营和贩运队伍的教育管理,树立公平公正、诚实守信、文明经商的良好形象,坚决打击各种违规经营行为,整顿皮毛市场秩序,努力为皮毛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目前,我县皮毛加工企业6户,皮毛货栈43户,加工户160户,贩运户4000户。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浙江、江苏等地。2011年交易皮张190多万张,成交额2.4亿元,上缴税费8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