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以来,省市县乡各级单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联村组认真入户对接搞调研,倾听心声办实事,上下联动破难题,结合村情兴产业,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新期盼,奏响了扶贫攻坚共同奔小康的嘹亮号角,打开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记者深入15个乡镇、对省市县乡开展此次行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了专题采访,本网将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牵手共进》系列报道, 通过典型宣传,进一步激发引领带动各级包联单位进一步创新思路,扎实开展为民富民行动,真正让群众的思想活起来,富民的产业兴起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的面貌靓起来。
张家川县闫家乡“五着眼”制定贫困村帮扶计划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在制定“一规划两计划一举措”时,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方、因村施策、因户帮困的原则,从政策扶持、资源禀赋、长远发展等方面入手,定实帮扶计划、明确具体措施,确保帮扶计划符合村情民意,成为指导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依据。
着眼扶持政策定计划。闫家乡通过组织全乡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扶贫开发和省市县的一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精神,掌握政策扶持导向,结合贫困村实际,帮助制定发展计划,争取制定的帮扶计划得到政策项目支持。针对全乡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在制定计划中确立了以马铃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核桃、中药材栽植等为主的脱贫致富主导产业。
着眼资源优势定计划。闫家乡深刻分析各贫困村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制约发展的因素和现阶段的发展特征,引导各村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计划,确保制定的计划符合本村的实际、符合群众的意愿。针对全乡畜牧业生产日益壮大的现状,制定了户均修建一座养殖棚,人均饲养2头牛的发展计划,力争用5至8年时间,整体脱贫。
着眼群众急需定计划。闫家乡把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放在首位,深入了解当前各贫困村群众在饮水、用电、行路以及农资、农产品购销等生产生活的急需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制定帮扶计划,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让群众看到双联行动带来的实效。针对闫家村、王坪村、车古村民涉水过河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的情况,计划先在这3个村修桥4座,方便群众出行。
着眼长远发展定计划。闫家乡立足长远,从完善贫困村的发展基础入手,着眼增强发展后劲,增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村制定中长期计划,提高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利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完成操场梁万亩土地整理,通过改善耕地条件,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提高群众种植业收入;二是将人畜饮水与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等结合,超前规划供水设施,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三是利用3年时间,通过争取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卫生改厕、美化亮化等项目,对全村以上的农户住宅进行改造,绿化、美化村内巷道,逐年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着眼当前工作定计划。闫家乡把当前的重点工作和春耕备耕作为开展行动的最大实践,围绕帮技术、帮政策、帮信息、帮物资等方面制定计划,组织人员根据各地的农时安排,驻点蹲守,帮助农户开展春耕生产。并邀请县农业局、林业局技术人员先后在闫家、付堡2村开展了现场指导培训,解决了农户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