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性民族地区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开展“三联三引三助”活动,“联”出团结稳定新局面、“引”出崇尚文明新风尚、“助”出科学发展新合力。

西关清真寺“农家书屋”管理员马志忠说:“每天开放,每天要做五番礼拜,每次做礼拜之前,信教群众都上来看一些书。”

村里将 “农家书屋”办进宗教场所,是张家川县开展“三联三引三助”以来,出现的新风尚。“三联三引三助”就是:村党支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协助村党支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村干部联系宗教人士,引导宗教人士自觉做到“四个维护”,宗教人士协助村干部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党员联系信教群众,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奔小康,信教群众协助党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

张川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沙金国说:“过去我们村上跟清真寺几乎没有来往,通过这次活动村上主动跟清真寺多联系。人联系上了,心也近了,信教群众中的一些矛盾和纠纷通过他们也就化解了,村上也就发展了。”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一年来,张家川县258个村党支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434处,全县上下党员干部与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结成“联”、“引”“助”对子9500多个,帮办民生实事2100多件,成功调处矛盾1600多起,建成产业示范基地15个,实施“一事一议”项目70多个,一些“是非村”、“上访村”面貌正在改变。全县正在迈入经济发展最快,社会更加稳定、民族更加和谐的时期。

龙山镇清真西大寺阿訇李元珍说:“现在咱们的清真寺,不仅仅是搞宗教活动的场所,他更重要的是一个社区服务功能。”

龙山镇西门村村民马国平说:“虽然我是一个信教群众,(但)挖“穷根”,日子好到能盖新房,我(还是要)感谢党支部!”

由过去的“单向约束”变为“互动管理”,“三联三引三助”体现的是张家川这个我国回族人口最多(注:回民全民信教)的民族自治县,在社会管理理念上的大转变。为了形成长效机制,县上提出:要将宗教人士队伍建设同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同等对待、一起关心。从2010年开始,县上财政每年要拿出100多万元为宗教界人士发放生活补贴,并且将宗教界人士的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制度化。

“使他们能够与我们党和政府同心、同向,为我们张家川的发展和改革,献计出力。这是我们党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的群众力量!”中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书记刘长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