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由省妇联副主席康娅红带队,省人口计生委、省教育厅联合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检查组深入张家川县检查指导“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天水市政府副市长萧菡,市委副秘书长刘锋,张家川县长马中奇,县委常务、组织部部长何吉洲,县人大副主任毛巧莲,副县长马玉凤、县政协副主席马中华以及市县妇联、县教育局负责人陪同参加。

检查组一行深入县恭门学区中心小学、龙山镇中学等学校通过实地走访,询问学生、家长、教师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细致检查了两所学校“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

县长马中奇在汇报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时说,张家川县属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省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问题较为严重。目前,全县有留守儿童8700人,其中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462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3.1%。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改善民生,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得全县留守儿童得到了基本的物质保障。但结合全县经济实际,无法完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工作中的难点。这次检查组一行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有信心将此项惠民政策落实好。同时,县长马中奇也衷心希望省市政府、部门在充分考虑张家川县实际的情况下,给予张家川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此推进全县相关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市政府副市长萧菡在听取县委、县政府所作的汇报后指出,从目前情况看,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遗留社会问题,此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关注留守儿童,不仅体现在物质建设方面,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为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如何有效的发挥“家”的作用,是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针对实际工作,她重点强调三点要求:一、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增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应多研究、多部署,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各方面问题的成因,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办法;二、各级留守儿童办公室应进一步发挥好部门协调作用。特别是各级妇联、教育等成员单位应细致做好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通过总结实际问题,摸索研究出一整套完整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方式和办法。同时,应积极建立切实可行的相关工作长效机制;三、所有承担留守工作的学校及部门单位一定要把“留守儿童之家”办好。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留守儿童之家仅仅是建立起来了,但如何真正发挥作用,应在“家”字上下功夫。首先要用好,其次要管好。只有这两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才会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座谈会上,省妇联副主席、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检查组组长康娅红,在肯定张家川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张家川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效显著,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方法切实可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和各项组织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整个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值得全省借鉴。她就张家川县下一步的工作简要提出八点意见:1、抓制度落实,认真遵守和践行省妇联下发的“十二项”制度。2、抓活动开展,“以儿童需求为原则”。3、抓家庭教育,学校、家长关爱“双管齐下”。对家长要进行集体培训,使他们与孩子建立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4、抓重点、难点。各市县区此项工作开展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各级政府部门应确立“抓两头带中间”原则,即关爱弱势中的弱势,如单亲、心理偏差严重的农村留守儿童应重点关注。5、抓队伍建设,努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志愿队伍建设。6、抓舆论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应是一项政府行为,体现政府关注民生的决心。各级政府应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有效的舆论宣传。7、抓长效机制的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应依靠长效机制来指导工作的开展。8、抓机制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向着健康、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

县长马中奇在汇报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