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抗震救灾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启示
裴 建 军

“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天水市,是建国以来天水市遭遇震级最强、受灾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灾情发生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恢复重建,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两年来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全面反映了近年来天水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风貌,不但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而且也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深刻启示。

一、加强基层党建必须以党的中心工作为着力点
特大地震波及天水市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从讲政治的高度,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把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任组长的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卿任总指挥的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从市委、市政府到各县、区、乡镇党委和各级部门,齐心协力,咬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不松劲,按照属地负责、业务部门主抓的原则,推行了市级领导联系受灾重建村、省、市属有关单位和驻市部队包村帮建受灾重点村和学校、干部帮扶重灾户活动,充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地震发生的当日,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兵分四路,带领有关部门干部察看灾情,慰问伤员及遇难者家属,并协调驻市部队组织力量奔赴重点区域抢险救灾,组建9个工作组,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领导基层全面开展人员营救、道路疏通、危房除险、重点监测等抢险救援和自救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交纳“特殊党费”,社会各界捐款助物,及时总结、宣传和表彰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集体100多个,恢复重建生产第一线处处闪现着共产党员辛勤奋战的身影。以农村居民住房、学校、医院、城乡基础设施为重点,扎实推进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确保了重灾户、“三无”、“三孤”户有饭吃、有临时地方住、有衣穿、有卫生水喝、有地方看病“五有”目标实现。
事实表明,天水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思路上,注重把握党的工作大局,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谋划开展,显示出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今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不但要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平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而且要能在危、难、险、重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中表现出果断处置的作风,履行好使命,为此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这次抗震救灾的胜利再次雄辩地证明,基层党组织是广大人民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主心骨。

二、加强基层党建必须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
灾害发生后,天水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国家关于“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灾后恢复建设方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爱生命、关注民生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誓言。在抢险救援阶段,注重生命为先,全市共紧急安置受灾人员4.63万户、23.6万人,对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10名死亡人员支付了抚恤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613名。在安置群众生活阶段,注重安民为要,建成过渡安置房6847套,使355所学校、32所城乡医院恢复正常运行。在恢复受重建阶段,通过调整市级财政支出结构,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对口支援和帮扶、市场化运作资金等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14.29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农村受灾住房33692户维修加固工程、75858户重建工程已经全面完成,教育重建项目完成300个,总面积52.13万平方米,占任务的82.49%,卫生重建项目完成75个,总面积6.31万平方米,占任务的72.8%,交通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完成任务的60%以上。
实践证明,人民利益至上是我们党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力量源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最高准则和核心理念贯穿于党建的各个方面,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心关爱群众,真诚贴近群众,真情服务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天水市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举措之所以得到全市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正是因为坚持了生命至上,凸显了民本思想,体现了群众满意,突出了人民利益。

三、加强基层党建必须以统筹协调为根本方法
天水市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引起了省内外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人们守望相助,无私支援天水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从全国来看,中国红十字会、上海红十字会和宁夏、上海、天津等省市的企业、团体、机关纷纷捐资助物,兴建学校,支援天水市抗震救灾。从省内来看,兄弟市州和友好城市的大企业集团慷慨解囊,捐助资金760万元。从全市来看,全市上下积极行动,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部队、从街道到社区、学校,都踊跃捐款,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天水市在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一盘棋的精神,想灾区所想,以支援灾区为己任,迅速调集力量,昼夜奋战,运送物资,全力支援陇南灾区抗震救灾斗争。全市共累计运转辽宁、吉林、天津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和省市运抵天水的救灾物资5.6万多吨。“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成为地震灾害发生后响彻天水、陇南抗震救灾一线的最强音。
这充分说明,在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充分运用统筹协调方法,有效地整合部队、政府、企业、社团与个人等各方面资源,建立起指挥有力、作战机动灵活、配合同心协力、资源共享的高效运行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才能最大可能提高整体应急抢险救灾能力。

四、加强基层党建必须以抓基层打基础为关键环节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全市各个基层党组织高举党的旗帜,忠实履行职责,行动迅速,组织有力,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模范带头,冲锋在前,在组织党员群众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置受灾群众、转运救灾物资、维护特殊时期社会秩序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中有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奋战,战斗在“5·12”宝成铁路109隧道抢险救援,打通西北、西南铁路大动脉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水消防特勤中队,还有身先士卒,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房屋裂缝严重,带领群众认真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防范次生灾害,及时排除险情的全省抗震救灾优秀党员甘谷县武家河乡石家大山村党支部书记石恒林。据统计,在全市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先后涌现出受到国家和省、市委表彰的优秀党员、先进个人60名。群众发自肺腑地说:“只要党组织和党员在,我们就感到有希望、有依靠、有信心,天大的困难都不怕!”
这进一步表明,在重大危难关头,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战斗力的基础,是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法宝。要认真总结运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进经验,以抓基层、打基础为关键环节,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基础工程,进一步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引导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五、加强基层党建必须以抓班子带队伍为重要任务
在灾害面前,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听从市委、市政府的号令,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确保救灾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进行,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他们以身作则,镇定指挥,把组织措施落实到一起,坚持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灾后恢复重建领导体制和部门帮建、对口援建工作机制,党员领导干部蹲点驻村,协调指导帮建村制定重建规划和解决资金、物资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关怀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面对艰巨的重建任务,市委、市政府创新思维,整合资源,构建了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支持和对口援建四位一体,合力推进的重建工作格局,以“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的责任意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使灾区人民真切感受到新时期共产党人爱民为民的高尚品德,更加坚定了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平时抓得紧,关键时刻才过得硬。天水市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既检验了各级领导班子,也检验了干部队伍。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坚持把重大斗争和风险考验作为检验干部、考察干部、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敢打硬仗的干部,激励他们建功立业、展示形象、作出表率。(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