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劳务输出拓宽致富路
输转4.84万人 收入1.83亿元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受益的主要项目来抓,力促劳务输出由季节型向长期型、本地型向外地型、苦力型向技术型、零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务输转4.84万人(次),占全年任务5.58万人(次)的80%;其中有组织输转2.9万人(次);占全年任务3.35万人(次)的86.57%,劳务总收入1.83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6000人,占全年任务7400人的81%。新建劳务基地8个,占全年任务10个的80%。
今年以来,张家川县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探索壮大劳务输转的新途径,推出了若干新的举措。一是是建立并完善了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库,并做到了动态管理。在全县成立了15个乡镇劳务工作站,269个村级劳务联络站,逐渐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劳务网络,覆盖了全县城乡;二是开辟劳务基地。张家川县按照“开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把稳固建立和不断开辟新的劳务基地作为强化劳务输转、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建立有稳固合作关系的主要劳务基地有:天津通达公司,广东中山宝元鞋业公司,兰州公交公司等;三是抓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去年以来,县上结合甘肃省“百日十万”农民工培训、创业培训、“SYB”培训,对8100多人进行了餐饮服务、电焊、修车、美容美发等技能的培训,培训后分别在天津通达公司,西安、宝鸡、新疆方便面厂,广东中山宝元鞋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人均月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四是打造清真餐饮业劳务品牌。张家川县大力扶持从事餐饮业的农民工,为其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今年上半年,张家川108名“伊香拉面师”已在北京、西安等地就业,月工资2000元左右。
如今,劳务经济成为张家川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窦亚龙 马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