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麦积区上半年乡镇特色亮点工作展示之四
——渭南镇

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春季严重干旱的不利形势下,麦积区紧紧围绕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和提前一年实现本届区委、政府任期目标的两个“提前一年”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克难攻坚,务实苦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发展,一些方面创出了特色和亮点。特别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扎实开展的以“提振发展信心,提升投资增长,提高工业效益,提促产业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四提”保增长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元至6月,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5.3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26亿元,增长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9亿元,增长39.1%,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过半”的总体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全面部署下半年任务,7月11日至13日,麦积区隆重召开区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区工作会议。本次会议采取现场观摩检查与集中召开大会相结合的方式,11日至13日上午现场观摩检查,13日下午集中召开会议。

11日至13日上午,顶着炎炎烈日和高温酷暑,中共天水市委常委、秘书长、麦积区委书记蒋晓强与麦积区四大组织在家领导带领全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乡镇农业产业开发、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检查。这是自2003年以来该区连续第七年以现场观摩检查与集中开会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全区工作会议。通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现场汇报、区上有关领导现场点评,达到了展示亮点、借鉴学习、寻找差距、交流提高的目的。
今天推出:麦积区2009年上半年乡镇特色亮点工作展示之四——渭南镇。

1、渭南镇政府机关建设:去年“5•12”地震使渭南镇政府原办公用房墙体出现大面积裂缝,2间房屋倒塌、19间房屋的承重墙体严重受损,影响了机关正常办公。为此,镇党委、镇政府启动实施了综合办公楼灾后重建工程。该工程于2008年12月开工,今年7月初全面竣工,建成4层砖混结构、总投资200多万元、建筑总面积2218平方米的办公用房,10月份将购置办公设施并入住办公。

2、渭南镇王旗山道路通畅工程:渭南镇王旗山片区涉及王旗、雷下等8村863户4078人。多年来,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镇上及片区各村经过积极争取,创造条件,立项并实施了王旗山通畅工程。该工程起点为卦台山,终点为王旗村,全长7.3公里,路基8—10米,路宽3.5—4.5米,总投资280多万元。今年4月启动建设,群众投工4000多个,6月份全面竣工,现已交付使用。

3、渭南镇卦台山全膜玉米示范点:卦台山农业生态合作社2007年10月成立后,共流转土地1092.4亩,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栽植首红系列苹果6.2万株。面对去冬今春的严重干旱,区农技中心将卦台山农业生态合作社列入旱作农业项目实施范围,补贴地膜6吨,选派技术人员培训指导,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000亩,其中集中连片600亩。

4、渭南镇王旗山万亩苹果建园:该基地以王旗至卦台山公路两旁区域为中心,辐射王旗、王李、雷下、雷尹等9村、2117户、9587人,区域内耕地面积16281亩。计划在三年内建成万亩苹果生产基地。目前已栽植6900亩,其中2008年完成3000亩,2009年完成2100亩。



5、渭南镇苏山村灾后重建:苏山村有72户381人,耕地578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930元。苏山村房屋多为土坯房,去年“5•12”地震造成全村80%的农户房屋受损,10户房屋倒塌,29户变成危房。该村地处滑坡带,地震造成山体塌陷,村民无法居住。规划部门在距旧址1.5公里的东坡里选址,进行灾后重建,规划建设新农宅72户,按每户65平方米的标准设计,总占地面积10亩。同时,硬化新村巷道,修砌水渠,配套安装路灯等公共设施。工程由中国红十字会援建、香港明爱帮建,目前24户房屋主体已完工,其余正在建设中,10月底全部入住。

6、渭南镇千亩梯田建设:马王、青宁、张元三村总人口3211人,耕地面积3810亩,全年共规划梯田面积1500亩。在梯田建设中,坚持“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综合治理、深度开发”的原则,全力加快梯田建设进度,目前上铲车等大型机械2台,累计投工400多个,已完成梯田建设170亩,预计9月将全面完成任务,将有效改善该区域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7、渭南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8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渭南镇陇海铁路以南区域实施。目前,完成项目区6600亩建设任务,改良土壤5500亩;新建和维修排灌站各1座,架设输变电线路0.4公里,衬砌渠道35公里,建成5—6米宽的机耕路26公里,栽植柳树、香花槐等1万余株;培训农民2000人次,完成冬油菜新品种栽培、大蒜膜盖技术示范推广1970亩,累计共完成投资598万元。该项目将改善灌溉面积5600亩,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种植业总产值增加2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