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武威>>正文

人民日报<大地>周刊通讯:誓保绿洲民勤在行动
(2005-10-31 8:52:55)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打印本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婆娑的胡杨、摇曳的红柳,青土湖水泊汪汪、草丰羊肥,民勤这片绿洲曾经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出古老的沙井子文化和农牧文明。但如今,民勤已迅速演变成影响全国甚至世界的沙尘暴源区之一,中华民族的这块心痛之地,再次让人牵肠注目。

    引言: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沙尘暴,21世纪最时尚的环境名词。从2000年至今,每年春天,各种媒体关于它的白纸黑字,铺天盖地;沙尘暴,21世纪最可怕的生态灾难。从欧洲大陆到东亚岛国,无一幸免,它以风为号,以沙为矛,发作时攻城淹寨,势不可挡,天空为之失色,大地为之动容。

    罗布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历史上被誉为“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丰盈之湖,却在1972年完全干涸。罗布泊的消失,使罗布泊地区形成了死亡之海——戈壁沙漠。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近20年间,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民勤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

    为了保住民勤绿洲这颗明珠,甘肃全省上下殚精竭虑,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大面积的挖井取水导致地下水位每年仍以0.5米至1米的速度下降;在一年139天的风沙天气中,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以平均每年近20米的速度向民勤逼近。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两会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兴国大计。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甘肃厅里春意盎然,2005年3月5日下午3时许,温总理来到了这里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温总理说:“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保的问题马虎不得!尤其是西部。现在沙尘暴几乎每年都要刮几次,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也给我们的财产带来了很大损失,最重要的是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民勤在沙尘暴的形成及荒漠化方面又是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现在,民勤县的沙漠治理得如何?”总理关心地问道。苏荣代表马上拿出一张《民勤及周边地区沙化卫星影像图》,铺到地毯上,详细地向温家宝总理介绍民勤防风治沙的情况及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情况,还有民勤目前的沙化现状,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具体治理工作思路。温总理一边用心倾听苏荣代表的详尽汇报,一边俯身认真察看,一边详细询问,一边提出自己的看法。陆浩代表说,日益减少的水资源是引发民勤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总根源。民勤县现状总需水量为7.72亿立方米,而可供水量仅为1.59亿立方米,供需缺口为6.13亿立方米。石羊河上游来水逐年递减,去年上半年石羊河持续断流80多天,红崖山水库首次出现干涸现象,旱情之严重为历史所罕见。目前,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2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民勤地下水位每年以0.4—1米的速度下降,水质急剧恶化。据专家测算,若不向民勤调水,以现有的地下水量,民勤绿洲仅能维持20年时间。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植被大片死亡,荒漠化持续蔓延,在一年139天的风沙天气中,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民勤湖区最北部已经“握手”。董钢代表说:“我们盼着国家加大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使那里的老百姓喝上清净的水。”

    温总理听到这里时,神情顿然严肃起来,缓缓地并意味深长地说:“一定要高度重视民勤治沙问题;石羊河流域一定要坚决治理好;绝不能让民勤变为第二个罗布泊,更不能让民勤这个荒漠中的绿洲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掉!”

    “绝不能让民勤变为第二个罗布泊”,温总理曾经五次做了这样的批示。这五次不寻常的批示,蕴涵着党和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表露出我国政府征服自然的决心;彰显出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勤政爱民的执政新风;折射出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爱。为此,来自甘肃的代表备受鼓舞,信心十足。纷纷表示,只要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固然各个方面的困难很多,治沙之路漫长而坎坷,我们也一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思路,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克服一切困难,同广大基层干部、治沙专家、广大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坚定不移地将民勤治沙之路走下去,坚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现场群情激昂,记者也为之振奋不已。但同时,这个沉重的话题也迫使记者陷入了理性的沉思:罗布泊,那个历史上被誉为“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丰盈之湖,却在1972年完全干涸。那么,民勤生态环境治理到底难在哪儿,难道这片美丽的绿洲真的也要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吗?

    沉重的思索促使记者在沙尘暴来临之际,只身奔赴沙漠的边缘——总理多年惦念的民勤,去亲身体验生态危机,用心来零距离感受民勤绿洲的宝贵与魅力,民勤生态现状的脆弱,民勤荒漠化的触目惊心,民勤人治沙防风的决心,民勤老百姓催人泪下的朴实与奉献,更加真实地感受并深深体会总理五次批示的良苦用心及真正内涵。

    2005年4月7日,记者在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林业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驱车前往民勤进行采访调研。汽车穿越石羊河大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警示牌,上书温家宝总理题词: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记者一行正在感慨留恋之时,突然旷野晴空之上,一道黄褐色的“墙壁”迅速推来,眨眼之间,能见度不足百米,四野合围,采访车变成了一叶孤舟,黄沙打着玻璃,大风呼哮而过。

    70公里路,汽车足足行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等到达民勤县城之时,风沙逝去,黑色的柏油路变成了土黄色。民勤宾馆的院子里,铺上了厚厚的一层黄沙。整个城市似乎经历了一场浩劫,土气沉沉,呼吸艰难。

    曾几何时,民勤还是一片汪洋湖海,从红崖山迄于北部的广大区域都是水的世界。在这个水天一色的世界里,湖鱼轻游,浅草平铺,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塞上奥区”。

    沧桑渐逝,随着谷水河畔拓荒者踪影的增多,红崖山下升起了缕缕炊烟,自此,这片原始静谧的土地便开始躁动起来,征战的马队,驻守的兵卒,南来北往的商旅,肩镢荷锄的农夫,一拨又一拨地从这里经过,于是便出现了城市,出现了农村,并出现了牛群和羊群。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干旱缺水,植被稀少,生态环境的恶化,昔日的“塞上奥区”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夹击下已变成狂风怒号、黄沙飞扬的混沌世界。建国前近百年时间流沙埋压村庄6000多个,农田26万亩,明长城、青松堡、连古城、三角城遗址都被淹没在浩瀚的沙漠之中,成为远古的回忆。而且沙魔仍不罢休,在狂风的鼓动下,一点点吞噬着有限的绿洲。

    黄沙带来的荒漠化是新世纪人类最大的危害,也是影响甘肃人民生活的公害之一。

    2005年4月7日上午,记者赶到了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民勤县红崖山水库。这个始建于1958年、被视为民勤30万民众生命线的水库,最大库容1.2亿立方米有效库容9930万立方米的水库,2004年首次干涸。记者在现场看到,足足一个机场大的库底,灼热龟裂的淤泥卷起瓦片般坚硬的板块,白花花刺眼,仅存的1千多万立方米水,还是经过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来的救命水。

    红崖山水库库底淤积的3000万立方米的泥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东西两侧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有人估算,要用上万辆的5吨卡车才能清除。水库西侧,巴丹吉林沙漠突进,涌起一二十米高的沙丘;东侧,腾格里沙漠的前锋直逼民武公路。在距民勤县城90多公里处,可怕的两大沙漠事实上已经合拢,而民勤的东西北三面已被沙漠包围。

    在民勤,曾经是方圆400里的青土湖,上世纪50年代还是一片汪洋,眼下被称之为“湖区”的地方,却是高达几十米的沙丘。江湖变沙漠,不过几十年!

    记者亲眼见到了这样的情景:在绿洲的边缘,有大片大片的沙枣林处在死亡和半死亡状态。这些沙枣林是曾经为了治沙而种下的,现在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沙枣树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整株地枯死,活下来的也只能发出寥寥几片叶子。还有许多弃耕的土地,在平整的地上还留有从前田垄的痕迹,以及破碎的地膜。这些弃耕地已经盐碱化,在盐碱化最严重的地方,可以看到地面上那一层骇人的白碱皮。

    附近蹒跚而行的丁老汉伤感地说,解放时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湖,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如今这湖已名不符实,沙漠进来了,沙子把湖苫住了,昔日的沃田肥草已变成今日黄沙。当记者询问“眼前你的家园能否保得住”时,老人酸楚地摇摇头低声喃喃自语:“难说、难说!”

    站在曾是碧波荡漾的青土湖畔怀古,秦汉时期,这里屯田垦荒,阡陌沟渠,纵横相连,是天然的大粮仓。靠着它的支持,雄猛的铁骑,将屡犯边庭的匈奴驱逐,捍卫着繁荣强盛的王朝。往事越千年,如今这里是千里黄沙地一片荒凉景象,几峰骆驼徜徉在稀疏的红柳间。

    面对黄沙肆虐逞凶的现实,人们总是把它归结为全球气候变暖,灾害天气增加,西北地区持续干旱,林缘后移雪线上升等等客观原因,却很少想到正是人类无休止地开发掠夺,才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实际上,在当代,垦荒种植,截流筑坝,汲水灌溉,挖掘矿藏,一味索取,终于掀起新一轮荒漠化的大潮。

    有识之士惊呼:在风沙的肆虐下,民勤绿洲一旦失守,武威将唇亡齿寒,河西走廊将被拦腰斩断,兰州甚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质量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并非危言耸听,2001年7月3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看了民勤生态环境演变的情况报告后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之后,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率领有关专家组成的考察组,两次来民勤实地调研,并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商治理大计。

    毫无疑问,2001年的夏季注定成为拯救民勤绿洲的转折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当年武威市委市政府会同民勤县委、县政府便制定了《民勤县2001—2010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计划用10年时间,使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使荒漠化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

    沙尘暴民勤人心中永远的梦魔

    黄沙,细密柔弱,纯净可爱,古人用它做沙漏记录时刻,用它做图案美化世界。

    黄沙,桀骜不驯,凶悍无比,借助狂风它大闹天宫周游世界,借助旱魔它覆盖城乡吞噬生灵。由于含碱而缺少粘性,它们连建筑材料都不能充当。然而,一旦大风袭来,它们便露出狰狞的凶悍本相,随风飞舞,呼啸前进,飘洋过海,搅得天地混沌,吞噬绿色掩埋生机……

    沙尘暴因为频繁的光顾而变得家喻户晓,它的肆无忌惮与骇人淫威使人们谈沙色变。其实,它并不是本世纪的新生事物,而是古已有之。汉简研究专家何双泉先生研究发现,甘肃省出土的一枚西汉时期的汉简上记录有一桩“遗车失马”事件,其中部分内容提及一种灾害性天气,正是当今广受瞩目的沙尘暴天气。当时,官府派一人外出执行公务,并配备有一车一马,其人中途归返,向上级禀告说他在路过敦煌地区时突然遇到很强的沙尘暴,大风和沙土刮坏了车,还使驾车的马受惊跑丢,其人也因此受伤,只得徒步返回。因此,就有了“遗车失马”的典故。

    黄沙在1993年5月5日又一次凶悍地发起了淫威,当蘑菇烟云似的黄色云墙以排山倒海之势过来时,遮天蔽日,树折路掩,万绿披尘,花摧苗死,人兽归藏。这就是沙尘暴。至今想起被风暴刮折的树干、被卷走的地膜、被损坏的庄稼,民勤人依然心有余悸。

    这场风暴,又被称之为“5·5特大风暴”,持续了5个多小时,瞬间最大风速25米/秒,民勤县昌宁乡新开垦的4000亩土地,全部被风沙埋压;收成乡下种的10000亩黄河蜜瓜,出土瓜苗被全部打死;重兴乡农民的几百只羊被撵到了红崖山水库。风暴经过之处,树木被折,庄稼被毁,通讯中断,人畜伤亡。据统计,西北地区在这次风暴中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仅民勤县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3000多万元。而更让人扼腕的是,此时一所小学刚刚放学,10余名走在水渠边的小学生,被暴风无情地推入了激流中再也没有上来。

    从“遗车失马”到80多条生命随风而去,沙尘暴如魔鬼如猛兽,纵横了两千年!两千年之间,它造成了多少灾难,谁也无法统计。
    事实上,“5·5特大风暴”的出现并非偶然。据有关部门统计,特大沙尘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发生过8次,70年代13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2001年前3个月便出现7次扬沙天气,而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频繁的风沙不仅使民勤蒙尘、武威蒙尘、甚至兰州、北京也难逃厄运。

    根据国家黑风暴课题联合研究协作组对近40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黑风暴统计,发现我国有3个黑风暴多发区,第一个在甘肃河西走廊及宁夏黄灌区一带,最大中心在甘肃民勤附近,建国后曾出现过15次,而另两个多发区南疆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与吐鲁番盆地则各出现过10次。毫无疑问,民勤已成为黑风暴的第一号多发区!

    一位知名学者曾告言:“民勤并非是民勤人的民勤,也并非武威人的民勤,而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民勤”。因为民勤绿洲一旦失守,兰州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关注民勤就是关注我们共有的家园。

    “5·5特大风暴”虽然已经过去12年了,但至今仍未被民勤人所淡忘。因为像这样的大风暴,民勤几乎年年发生。在民勤县采访中,武威市林业局雷成云副局长表情凝重地告诉记者:“近百余年时间,民勤因沙害废弃耕地达40万亩,遗弃村庄6000多处,逃亡人口达10万人之多。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事实证明仅靠民勤人的力量,显然远远不够,必须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缺水: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缺水将成为21世纪威胁和平和影响发展的最大障碍;过度提取地下水,无异于一次性地灭绝资源断己后路。专家们预言:“未来世界水比油贵”。

    中国缺水,西北缺水,甘肃缺水,甘肃的民勤更缺水。由于过度提取地下水,民勤已有94.51%的面积荒漠化,植被死亡,风沙日剧,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暴最严重源区之首。水乃生命之源,在民勤更能切身感受。

    在民勤,无论是县长还是农民,天天重复的话题便是水、沙、树。

    陪同采访的民勤县委宣传部李发荣部长风趣地说:所有前来民勤采访的记者都问我,民勤为什么缺水?

    据悉,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杜宪在莅临民勤做“穿越风沙线”节目时,曾问他:民勤为什么缺水?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在做“我们共同面对”的特别节目时也曾问他:民勤为什么缺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在品尝民勤黑瓜子时问他:民勤为什么缺水?

    今天作为记者的我们同样在重复着一个令民勤人没办法回答的严峻问题:民勤为什么缺水?

    民勤盆地内无地表径流产生,其惟一的地表水资源是由南部武威盆地中部溢出的泉水所汇集而成的石羊河,分布于环河灌区,境内长约28km。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石羊河上游来水平均约为1.50亿m3。石羊河的径流由三部分组成一为基本径流,二为冬春余水,三为洪水,前两项是组成石羊河径流的主要成分,约占总径流的80%。

    石羊河的径流组成决定了石羊河下游径流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即受上游灌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表现在年内分配上为灌水期水量为上游灌区所截引,径流很少,作物生长期(5—9)月平均径流只占全年径流的25%左右,无洪年份更少;而非灌溉期则有较多水量下泄,从12月至次年4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的一半以上。自上世纪60年代起,石羊河径流呈现递减趋势。

    民勤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约为1.52亿m3。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以灌区为中心,向边缘地带递减,环河区大多数地带一般为3—5m,灌区内水位埋深多数大于10m。近20多年来,地下水开发利用发展很快,民勤地下水开采量逐年递增,20世纪70年代为2.60亿m3,1996年全县共有配套机井8350眼,地下水开采总量已达6.59亿m3,年超采约3.18亿m3。开采井集中分布于各灌区,井深一般为60—150m,主要开采中上层地下水,另外在湖区灌区等地有部分水井开采深层地下水。开采的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约占总开采量的93.5%,其余为工业及生活用水。

    在地下水尚未大规模开采利用之前,民勤绿洲内地下水位埋深极浅,通过长期强烈的蒸发作用,盐分在地表聚积,形成蒸发型积盐土壤。近20多年来,民勤盆地北部的土壤盐渍化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心。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因自然条件形成的湖区耕地盐渍化的面积,1958年为1.05万亩,1963年为1.23万亩,随着地下水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1991年民勤共有盐渍化土地4.08万亩,1994年民勤盆地细土带面积为3733.5km2,除1205km2为非盐渍化。近几年中,湖区盐渍化正在向南扩展,程度也在加重。

    20多年来,随着石羊河上游工农业大力发展及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进入民勤盆地的地表水资源大大减少,地表水资源已远远满足不了民勤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为了维持民勤绿洲的生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致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由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1—2m降至80年代末期的9—10m以下。目前,地下水位仍以60—80cm/a的速度下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日益扩大的地下水开采和灌溉活动对地下水质的影响也日趋明显,使地下水反复消耗和浓缩,导致地下水水质急剧恶化。水质矿化度和矿化度增高的范围不断提高和扩大。同时,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植被退化和死亡。上世纪50、60年代以前,民勤盆地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在1—3m之间,湖区北部小于1m,植被生长环境良好。盆地丘间低地,河湖两畔均为芦苇等湿生系列的草甸植物,70年代开始严重退化。首先是湿生植物退化,现在几乎全部被早生植被代替,大面积的天然林和50年代末种植的沙枣林衰败、枯死现象严重。目前,覆盖度大大降低,由原来的44.8%降为15%以下。

    可以说,民勤绿洲生态环境的演变,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是环境演变的最主要动力;人为经济活动是民勤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

    沙漠化是民勤盆地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民勤盆地被夹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这两个沙漠为绿洲沙漠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源。民勤地处干旱气候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风多、风速大,在强大的西北风作用下,巴丹吉林沙漠顺风而进,构成了对民勤北部绿洲区的严重威胁。毁林毁牧、水源减少是导致民勤盆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由于林内人畜出入频繁,长期啃吃践踏,林冠萎缩,无皮树根裸露,造成植被稀少,林地起尘,再生能力减弱,幼树不能复生,森林环境和林木生长的条件逐渐消退。由于森林破坏和严重的草原开荒,使水源失去了保护,暴雨洪水横流、水土流失、河水枯竭、资源退化,从而使祁连山下泄水量逐渐减少。

    水位急剧下降是造成民勤盆地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沙漠化的潜在因素。70年代以来,地下水开采逐步形成规模,而且开采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下降除因过量开采外,也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有关。河渠利用率不断提高也是盆地地下水补给来源减少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目前这样开采下去,地下水将在10—15年内枯竭,水质也因矿化度增高恶化,从而使水资源失去利用价值。盆地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沿风沙线一带的大片人工沙枣林及天然生的白刺、沙蒿等沙生灌丛枯萎衰败、失去再生和自然繁衍的能力,从而导致土壤、植被向沙漠化方向发展。

    民勤地表水资源急剧减少,所以大面积开发地下水。为了缓解民勤用水困难和超采地下水的问题,省上计划每年调水6100万立方米给民勤县,但2001年实际调水量只有4782万立方米,加上沿途蒸发和损耗25.6%,民勤县每年实际使用的外调水量只有2000—3000万立方米。同时,2002年民勤县没有使用外调水,原因是外调水到达民勤红崖山水库的价格是每立方米0.45元,供水部门补贴给农民的水价为0.15元,每年因水价差形成的亏损水费680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受,农民超采地下水的实际成本价是0.056元,外调水价高于石羊河径流水价的3倍,地下水的超采难以得到遏制,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湖滩干涸、土地沙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据有关专家介绍,虽然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民勤人民在生态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石羊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加之近年大气环境趋于干旱和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等根本性因素的影响,全县生态环境总体上仍呈现出一种局部在治理、整体在恶化的态势,严重制约着民勤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日益减少的水资源是引发民勤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总根源。据专家测算,若不向民勤调水,以现有的地下水量,民勤绿洲仅能维持20年时间。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植被大片死亡,荒漠化持续蔓延,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民勤湖区最北部已经“握手”。

    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和生态危机,近年来民勤人民不得不压缩耕地面积,关闭机井,压缩高产出但耗水多的农作物,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以沙尘暴为主的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去年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6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特别是地处风沙最前沿的湖区,目前局部地区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已经丧失,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解困十分困难。

    水的严重短缺,必然会让绿色黯淡,使花朵凋零,令生命失去活力。

    在民勤乡下采访时,记者耳闻目睹了许多因缺水而发生的故事。10年前,新华社记者前往中梁乡采访,一位名叫朱林寿的老人以为来者是哪个部门的领导,翘着山羊胡子,忙不迭地对记者说:“领导,给口水吧!领导,给口水吧!多浇点地,我们一家就能过下去了。”风尘中,老人焦盼的眼神,令新华社记者们泪水磅礴。

    旱魔不仅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希望,同时也残酷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5年前中青报记者前往红沙梁建设村采访,在那里遇到了赶着驴车前来买水的西渠镇农民李大仁。对于北京来的记者,听到“买水”就已经够稀奇了,当听到李大仁随口回答五年没洗过澡时,记者更觉得不可思议。回京后,一篇“李老汉五年没洗澡”成了“西部呼唤水水水”的开篇之作。中央电视台编导人员闻之此文后,派记者西下拍摄了李大仁的大量生活场景,临了还邀请李大仁到北京当嘉宾,于是,就有了民勤农民做客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据说李大仁进京时,身上带着不足百元钱,上火车时,陪同者为他买了一瓶矿泉水,让他在旅途中使用,当李大仁得知一瓶矿泉水的价格能让他买3桶水时,他怎么也舍不得喝掉那瓶矿泉水,30多个小时的旅程,一天一夜的颠簸,李大仁只在嘴唇干裂时,才润一下口,到北京下火车时,一瓶矿泉水,尚存四分之一。

    李大仁向全国观众讲述的是“浇水像过年一样高兴”和“把女儿嫁到有水的地方”的话题,深深打动了全国观众。在他回民勤时,几位主持人送给他350元钱,让李大爷在回家的途中别再忍渴挨饥。旅途中李大爷虽然不再挨渴,但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他仍然无奈地还在忍受缺水之渴?!

    当我们在青土湖西渠见到志云村5社68岁的丁育诗老人时,其因严重缺水而贫困的情景令记者心酸,他坚挺身患癌症之躯与风沙恶魔拼死抗争的同时,还十几年如一日将因父亲惨遭车祸身亡,母亲改嫁而成为孤儿的孙女小英养育成人。小英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品学兼优,为了缴纳孙女那一点微薄的学费,丁老汉竟舍不得为自己拿上几元钱的药,当记者追问其原因时,老汉强忍病魔绝症的折磨酸楚地说:“孙女就是老汉的全部,孙女的前途就是老丁家的全部;我就是砸锅卖铁,不看病也要将孙女供出来。”小英则懂事地说:“治沙还要依靠科学,我修完学业后,最大的愿望就是用学来的科学知识,为家乡治沙脱贫而奉献青春。”

    翻阅《尚书·禹贡》,里面记载,民勤曾有一个大泽,叫潴野泽,其当时“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从这里推断,民勤原本不缺水,如同河西走廊生存恶化的所有原因一样,因为植被被毁、流沙入侵,潴野泽渐渐缩小之后又名为白亭海、柳村湖,最终完全干涸。现在的湖区人民只能在黄沙之下寻觅古老的裂缝,寻觅那裂缝下可否有潮湿的记忆,供干渴的人们思念回味。

    这里原来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然而大自然似乎要跟人类开一个玩笑:不尊重自然,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在越来越贫瘠的土地上,当生存成为一种负担时,人们是否应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呢?

    事实上,这一切都过去了,潴野泽已成为民勤人民心头一个遥远的美好记忆,永远珍藏在荒沙戈壁之中。

    “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无天下人”,这也许是民勤生态难民的真实写照吧!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曾指出:随着民勤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那里已经出现不少“生态难民”,他们开始迁入河套地区。而民勤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被沙尘淹没的城市“楼兰”。

    清水丰盈的年代过去了,触目而来的依然是苦焦的黄沙和民勤人企盼盈水无奈茫然的眼神。

    人类乃万物之灵,面对黄沙的拷问,该是做出正确抉择的时候了!

   
最 新 图 片
甘肃树徐高速公路发生车祸 两车相 兰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列 《欢乐中国行》走进甘肃嘉峪关 甘肃省将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特聘 甘南,随处可见碧蓝的天 陇南发生特大车祸15人死亡 中央领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人民日报<大地>周刊通讯:誓保绿洲民勤在行动
·甘肃七部门联手查教育乱收费屡查屡犯者要曝光
·平凉法警冲关铐走收费站长续:法院副院长表示歉意
·兰州研制治禽流感中药 16只感染活鸡接受试验
·台商投资十亿元参与建设 萨摩亚·华富集团入住兰州
·嘉峪关机场改造工程开工奠基
·苏荣在平凉调研
·投资近七十亿 兰州石化公司大乙烯工程进展顺利
·首届甘肃诗人诗歌作品巡回展在西北师大开幕
·平凉法警拒缴公路通行费强行冲卡铐人涉嫌非法拘禁
·甘肃树徐高速公路发生车祸 两车相撞2死13伤(图)
·网上猜球下注万元赌输赢 甘肃警方打击网络赌博
·两当生态修复工程成果喜人
·酒泉安西迄今发现古城遗址55座 成为全国古城遗址最多之县
·兰州第二电信枢纽楼竣工
·寻找走向富裕之路——甘肃省劳务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探源
·民营鹰联航空公司波音737即将首次进入兰州
·兰州的“王府井”张掖路步行街明年国庆亮芳容
·甘肃省10万多事业单位的职工完成了身份转换
·定西定激励措施 项目管理能人可当市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