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武山县深入贯彻落实5月17日至18日唐仁健省长在天水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讲话精神,5月6日全省六大特色产业与“一户一策”精准对接工作会议、6月24日至25日全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和7月15日全省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带贫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和治本之策,积极借鉴四川、贵州等地先进经验,抢抓机遇,创新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扶持发展豆角、中药材等特色富民产业的实施意见,全面完成了正茬豆角、中药材县级验收,及时拨付县财政奖补资金。全县种植豆角5万亩(正茬3.6万亩、计划复种1.4万亩),中药材5.5万亩,油菜8万亩,马铃薯24.2万亩。全面落实好县政府1200万元豆角和中药材产业奖补资金,扶持贫困户户均种植豆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2亩以上,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积极开展六大特色产业与“一户一策”精准对接,保障产业扶持精准到户。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要求,农业和畜牧、果业、蔬菜等部门分别编制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完成了《武山县产业扶贫1+6+1+1实施方案》。对2017年底未脱贫的贫困户分两类(以“种养产业为主”脱贫和以“劳务为主、种养产业为辅”脱贫)进行摸底汇总上报。7月10日省农牧厅以甘农牧发〔2018〕221号文件印发《甘肃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到户到人任务分解方案(2018—2020年)》,最终核定我县产业脱贫任务1982户9278人。其中,2018年产业脱贫任务1174户5552人。

三、全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带贫模式,积极推动产业扶贫与农村“三变”改革融合发展。县农业局、畜牧局、蔬菜局、果业局通过对县内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摸底,并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定,确定县内13家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并将13家企业产业带贫推进工作按成员单位业务分工,由县农业、畜牧、蔬菜、果业4家责任单位对接包抓。通过贫困村入股企业,按照年10%的回报率进行保底分红。7月25日县农业局组织召开武山县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带贫模式推进会暨入股签约仪式,相关企业、乡镇及贫困村进行入股签约。县产业开发专责工作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遴选上报产业扶贫“三变”改革村集体入股带动贫困户发展合作社的通知》,对入股合作社进行摸底,建立项目库。

四、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贫困村2个合作社全覆盖。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方案》(武政办发〔2018〕72号)和《关于加快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建设的紧急通知》(武农发〔2018〕62号),促进全县建设任务落实。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社达到951家,已认定各级示范社100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2家,市级16家,县级57家。全县156个贫困村共建立农民合作社415家,其中142个贫困村实现了2个以上合作社覆盖。当前县产业开发专责工作组组织人员正在深入各乡镇开展督查指导,确保在8月2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下一步,武山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产业扶贫庆阳现场会议及市、县产业扶贫推进会议精神,加快工作进度,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好工作台账,积极开展“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等带贫模式入股签约,督促带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及时兑现分红,为实现全县整县脱贫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