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山乡新变化
——城关镇侯山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延伸至家家户户,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山羊跑满山坡,一块块排列整齐的耕地绵亘在远山深处……初夏时节的侯山村,充满生机和活力。
侯山村位于城关镇西南7公里处,是一个只有69户284人的小村庄,也是城关镇13个贫困村之一,全村贫困户37户166人。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交通等历史条件的限制,群众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严重制约了侯山村的发展。情况在近些年有了大变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城关镇紧抓政策机遇,转变发展思路,多方争取协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富民产业培育力度,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在侯山村实施了一批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彻底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夯实基础设施,惠及千家万户
侯山村走了几十年的“泥水路”,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地面凹凸不平、深坑浅洼,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为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农产品出村难问题,2015年,城关镇对照需求清单,大力宣传动员,主动筹集资金,采取政府补贴、群众投工的方式,投资4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侯山村通村公路硬化工程,硬化道路7公里;投资11万元,启动实施“一事一议”村内巷道硬化工程,硬化主支巷道1.5公里。道路硬化工程的顺利完工,有效解决了全村69户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路通了,解决“吃水难”问题成为了侯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当务之急。2015年6月,城关镇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托武山县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筹集资金10余万元,启动实施了饮水安全接水入户工程,积极动员群众挖管槽、铺管道,累计铺设自来水主管道1.5公里,支管道4公里,8月份通水后,侯山村群众将彻底告别祖祖辈辈靠地窖水度日的历史,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培育富民产业,鼓足群众腰包
侯山村地处武山县南部浅山区,气候干旱,主要以发展“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旱作农业为主。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多源头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近年来,城关镇立足村情实际,以“村有主导产业、户有主导收入”为指导思想,因地制宜提出了“良田沃土种植,山上坡上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截止目前,全村共有养羊大户7个,年出栏山羊100余只。家庭养殖业的兴起,让广大群众彻底摆脱了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制约,拓宽了增收渠道。

在肯定和鼓励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家庭养殖的同时,家庭养殖业规模小、养殖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等弊端也逐一显现。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增强家庭养殖业的“造血”功能,城关镇坚持“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思路,以侯山村养羊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扶贫互助协会为资金支持,计划在2016年启动实施以红豆草和苜蓿为主的良种牧草区建设工程。该工程完工后,将为侯山村养殖业从家庭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侯山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加强社会建设,提振脱贫精神
社会建设是关系到群众基本生活质量的公共事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由于长期受客观条件制约,侯山村依靠科技致富能力不足,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这使得侯山村长远发展后劲不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城关镇把社会建设作为侯山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抓手,持续加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侯山村幼儿园
为提高贫困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城关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侯山村,通过召开广播会、举办科技培训班、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照需求清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投资12万元,落实土地1.1亩,启动建成了侯山村幼儿园,解决了全村10余名学龄前儿童入园难问题;投资10余万元,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配齐医疗卫生器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远”问题;联系县发改局,争取资金30万元,落实土地2亩,于今年6月启动实施了侯山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8月底完工后,将为侯山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积极联系县交通局,争取资金20万元,计划8月份开工对1.5公里的产业路进行拓宽砂化,该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夯实侯山村产业发展基础。

侯山村幼儿园

村内巷道硬化前后对比

村内巷道

通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