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武山县城关镇组成13支由科级领导干部、选派挂职干部、帮扶工作队长、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组成的帮扶队伍,入驻贫困村集中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强宣传造氛围。下派干部到村之后,采取召开广播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向贫困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省上“1+17”方案、县上“1+18”方案精神和扶持政策,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坚持“扶贫先扶志”的原则,帮助引导村民树牢信心、坚定决心,有效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动力,推动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断加强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宣传报道,并在内部短信平台、飞信平台、微信等宣传媒介上发布最近的扶贫动态和扶贫政策,大力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参与扶贫、全镇重视扶贫的浓厚氛围。

访民情听民意。在帮扶过程中下派干部驻在村上,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拉家常、话心事,在贫困村开展了集中摸底工作,准确掌握贫困村发展现状,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再核实、再规范、再完善,帮助驻村干部完善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与党员群众详细分析贫困现状,充分征求意见建议,集大家智慧,群策群力,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入手,为每个贫困村、户都列出了需求清单,对照需求制定了帮扶措施,明确了需要兴办哪些实事,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实现了措施再精准,真正做到了听其言、知其苦、懂其心、解其难。

(西岔村路灯亮化工程)
解民忧办实事。结合南部山区贫困村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发展现状,下派驻村干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动员群众,对照需求清单列出了一批惠民利民的扶贫项目。一是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了南峪沟贫困片带砂化路环形路网,为13个贫困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入户工程,新建成综合服务中心7个,改造建成幼儿园2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7个,建设乡村舞台8处,新修配套完善村级文化广场3800㎡;二是强化富民产业培育力度,建设黑沟村核桃园600亩,扩大种植全膜架豆4000余亩,建成钢架棚428个,设施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畜牧林果业稳步发展,电子商务高效运营,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平台。三是加强金融支撑力度,争取落实了4644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筹资370万元建立扶贫互助协会,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办理现场)

(南峪村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