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鸿宾在市“两会”期间接受天水电视台专访
畅谈武山新发展

天水市“两会”期间,3月16日下午,武山县委书记索鸿宾接受了天水电视台《直播天水》栏目的专访,详细介绍了武山县“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十三五”发展蓝图。
访谈重点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

谈及精准扶贫,索鸿宾说,近年来,武山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聚焦目标,融合双联,全县精准扶贫取得明显成效,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盯脱贫目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决战。一要进一步深化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动员各帮扶单位和帮联干部,心贴心、实打实地开展帮扶,通过帮扶,确保在富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有新的提升。二要全力以赴发展富民产业。在抓好蔬菜主导产业的同时,扎实做好果品、畜牧、劳务、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做大做强多元富民产业。三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好省上“1+17”和市上“1+18”方案的各项措施,继续加大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在去年县财政投入2000万元用于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砂化的基础上,今年要继续拿出资金,解决通自然村道路问题,切实改善贫困自然村出行条件。四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在劳务、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培训,提高群众致富能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决心。
谈及现代化大城区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索鸿宾说,近年来,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温泉等5乡撤乡改镇,形成了11镇4乡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武山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下一步,我们要利用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城镇总体布局,统筹大城区、小城镇、中心村“三位一体”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一要做强现代化大城区。加快构建“城洛一体、组团发展”的大城区框架,抓好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努力营造整洁舒适、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二要做大特色小城镇。在认真制定“多规合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各具特色的思路,加强各个镇区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三要做美宜居中心村。着力打造一批彰显武山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中心村,努力使每个农村都成为宜居美丽乡村,体现生态武山、宜居武山的要求。

谈及蔬菜产业发展,索鸿宾说,蔬菜是武山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武山县坚持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发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总产量达到108万吨,产值达到22亿元,武山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韭菜之乡”、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省蔬菜生产现场会两次在武山召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蔬菜作为富民增收的首位产业,进一步打响武山蔬菜品牌,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基地。一要做大产业规模。不仅要抓好川道地区蔬菜产业发展,还要继续在浅山半干旱山区做好露地蔬菜种植,大力推广“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提升蔬菜产业发展规模。二要推广新技术,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科技含量,提高蔬菜品质。三要加强监测管理。推进无公害、无污染、绿色、有机的标准化蔬菜生产方式,打造优质、安全、健康的蔬菜产品。四要提升蔬菜品牌。在巩固提升已有的29个国家绿色A级食品认证品牌的基础上,全方位宣传推介武山蔬菜的特色和优势,积极申报,力争更多的蔬菜获得国家绿色A级食品认证,进一步提升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要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在蔬菜加工、冷藏、运输、销售等方面下功夫,拉长产业链条,提升蔬菜产业附加值,使蔬菜产业不仅是富民产业,还要真正成为强县产业。

谈及文化旅游,索鸿宾说,武山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武山借助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祈福圣地、大福武山”旅游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旅游综合收入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在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历史文化游、汤浴养生游、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等方面展现武山旅游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抓好景区建设,积极创建水帘洞5A级旅游景区,木梯寺石窟、卧牛山森林公园2个4A级旅游景区,老君山森林公园、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等5个3A级旅游景区,全面提升武山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使旅游产业成为未来武山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