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龙台乡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持续减少贫困人口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聚焦“六个精准”,紧盯县上“1+20”精准扶贫方案,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统揽全乡工作全局,不断将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实现六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夯实基层基础上有了新突破。全面完成青山、东沟、贾山、王山、龙山、马年、杨咀等7村10条24.5公里通自然村道路砂化,完成城沿路至贾山村道路硬化扶贫项目、杨咀村道路硬化整村推进项目及贾山村村内巷道、青山村通村道路硬化;全面完成青山、杨咀两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对大庄、马年、东沟、贾山、王山、龙山、山羊坪、董庄等村的综合服务中心进行维修,对王山村的办公设施进行配备,提升了村级组织服务水平;在杨咀、东沟、马年三村实施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三村632户3102人的饮水问题,完成董庄村780米的堤防工程建设;青山、大庄的教学点已开工建设,董庄、马年、东沟、贾山、杨庄、阳屲的村级卫生室已完工;对全乡150户的群众对危旧房进行了改造,青山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已完工,年内将入住,使财政项目持续有效发挥作用。

二是以富民产业培育为目标,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了新突破。在全乡13个行政村预留地块300亩,用于2016年发展正茬豆角种植;在杨咀、大庄、阳屲三村实施土地流转,完成建园1000亩,申报东沟、贾山800亩地核桃园建设项目;对董庄至山羊坪农家乐片带进行规划,新建和改建农家乐10家,目前已建成3家,正在建设7家;结合“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青山村完成500亩陇薯5号优质洋芋示范基地建设;在龙山、王山等村种植党参、柴胡、牛籽、黄芪等中药材450多亩。

三是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抓手,在拓宽增收渠道上有了新突破。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渔家乐、农家乐,将董庄村腰庄组以东规划为开发区,积极引导、支持群众,建成特色冷水鱼养殖场5处,渔家乐5家,注册了上河峪冷水鱼品牌,成立了金水湾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龙台君义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渔家乐发展成为集冷水鱼孵化驯养、技术服务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不断壮大全乡的农家乐建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效加快了全乡扶贫攻坚步伐。

四是以实用技术为核心,在能力素质上有了新突破。充分利用帮扶工作队和联村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为帮扶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开展养殖技术培训2000多人次;在山羊坪村综合服务中心组织13个行政村的200多妇女进行“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发挥出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培养造就了一批有知识、会技术、董经营的新型农民,壮大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从而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以环境卫生整治为契机,在村容村貌改善上有了新突破。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董庄、马年、杨庄、大庄、阳屲等村的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在董庄、马年两村安装路灯60盏;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发动群众500余人次,出动大型机械60台次,有效改善全乡“脏乱差”现象;购置150个果皮箱、100个分类式垃圾箱、垃圾清运车13辆、50套环卫工作服,全面改善了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在改善村庄外部环境的同时,注重提高农民内在生活质量,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倡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六是以关注服务民生为主体,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有了新突破。着力对全乡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进行详细的摸底,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由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共同对他们提供帮助。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文化室、文化广场建设,配套完善“农家书屋”建设,实现1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下乡、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对口帮扶等活动;不断加快村卫生室建设进程,配备完善相关医疗设施,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农村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社会救助等各项制度得到充分衔接,确保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提升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入户宣传、发放传单、广播宣传等方式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险情应对、全民防范能等方面建设;狠抓全乡安全生产,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建筑工地、企业学校、食品药品等领域等安全监管,坚决遏制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而导致因灾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