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切实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以上的目标,武山县切实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废旧农膜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为切实遏制废旧农膜对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武山县提前谋划,及早安排,向各乡镇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秋冬季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县广泛开展宣传,出动宣传车5辆,宣传《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挂横幅、召开培训会的方式,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对“白色污染”危害性进行深入宣传,动员农民群众结合秋收秋种主动捡拾清理农田废旧农膜,指导农民群众选用高标准农膜,大力倡导“农膜增产增收、残膜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性、严重性的认识,增强了农民群众回收废旧农膜的自觉性。

二是扎实开展专项治理。紧紧抓住秋季集中揭膜、收膜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废旧农膜回收企业等多方力量,扎实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农民群众捡拾废旧农膜后直接交售到企业的回收网点,由回收网点再交售到企业,由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成品或颗粒剂。重点对村庄周边、田间地头,公路沿线的废旧农膜开展集中清理,做到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地看不见废旧农膜,遏制了“白色污染”的侵袭。同时建立健全废旧农膜污染治理回收长效机制,加强监管,严禁填埋、焚烧行为的发生。
三是持续优化创新模式。积极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试点工作,加强回收力度,在四门镇咀儿、罗湾和高楼乡柴坪村设立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兑换点,按照5公斤旧膜兑换1公斤新膜的标准,实行农户一手交旧膜,一手领新膜的补贴制度,由回收企业在村级回收网点指定专人负责回收兑换工作,并建立“以旧换新”兑换台账,做到账物相符,切实提高了农民群众回收废旧农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