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河灌区灾后重建修复工程自6月开工以来,已累计投入劳力2300多个,清淤干支渠2.3公里,移动土石方800多立方,修复干渠2.5公里,计划七月中下旬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南河灌区位于洛门镇大南河流域内,干渠总长31公里、灌溉着洛门镇19个村的近两万亩耕地。该区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要设施蔬菜产业园区,种植的莴笋、蒜苗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蔬菜。
2013年,受7.22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7.25暴洪灾害影响,造成南河灌区干支渠、进水口及部分涵洞裂缝变形,干渠多处塌陷、滑坡、淤积严重,灌渠无法正常运行。灾情发生后,水务局一边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抢修后引水灌溉,一边申报项目,该项目顺利通过省水利厅批复实施。

南河灌区灾后重建修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在灌区原有工程的基础上,修复引水枢纽1处,恢复干支渠4.5公里;新修东干渠胜利南渠涵洞155米;恢复重建渠道跌水8座,重建分水闸5座,农拖桥5座。施工期间,为了尽量减少影响群众用水,水务局提前召开会议,把握时间节点,通知灌区各村调配好作物种植,在春菜基本收获结束,秋冬蒜苗还未播种的灌溉空闲时间节点开工建设,加快实施灌区修复工程。
为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水务局召开灾后重建项目灌区建设推进会议。向参建单位定任务、定工期。要求施工单位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灌区一班人每天巡回检查,督促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周维平 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