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紧紧围绕县委中心任务,结合行业领域特点,立足岗位工作实际,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扶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的作用,在全县掀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创先进的热潮,县委组织部、信息中心在武山党建网、武山政府网开设《武山先锋》专栏,集中宣传报道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典型事迹,进一步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武山努力奋斗。
全心全意干事业 无怨无悔献春秋
——记武山县温泉乡盘坡小学教师何亚兰

何亚兰,女,49岁,中共党员,武山县温泉乡盘坡小学教师。从1984年任教开始,她在大山深处的学校已坚守了近31个年头。何亚兰时时刻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肯定,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无悔的选择 默默耕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认为只有把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日常工作中她经常通过打电话和家访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交换孩子在家里和学校表现的情况和意见,取得了家长的信赖和支持。曾被评为县园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3年9月6日被评为陇原“最美乡村校长”;2013年12月被天水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巾帼建功标兵”、2014年元月被武山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武山县委宣传部评为第二届“奉献武山十大杰出人物”、2014年3月被天水市总工会评为“天水五一巾帼奖”。 2015年4月28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在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还善于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近年来她带的毕业生迈入大学的就有20余人。
爱生如子 保持本性
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而何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给孩子们梳漂亮的头发、缝扣子、洗脸,低年级小同学尿裤子和拉大便的事情是经常有的,但她从不嫌脏,每次都给学生擦洗干净。让孩子们觉得妈妈就在身边,学校就是她的家。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她经常自己掏小钱给学习进步的学生买些小奖品。学生生病不能来学校上课,她就到学生家去嘘寒问暖,给他们补课。有一次,她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因母亲去世而辍学,她就亲自去家安慰学生,她说:“虽然妈妈离开了你,但我可以象母亲一样对你,你在学习和生活上需要什么,我帮你。”在她的劝说下那名学生返校了。由于几年来何亚兰老师对那位学生象亲生子女一般,六年级毕业时,他抱着何老师失声痛哭说:“老师,我舍不得离开您!”还有一个孩子母亲改嫁,父亲病逝,何老师就拿着500元去他家看这个孩子,并说“你一定要完成学业,如果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我会尽力的。”何老师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当地家喻户晓。
当时学校教室极为简陋,教师没有宿舍,学生无桌椅,有的学生整天站着听课,何老师看到后就从自家拿来了仅有的两把椅子,让给了学生,而自己办公是以露天为屋顶,双膝为桌,一块石头为櫈,每逢节假日为了方便其他教师回家休息,她经常住在学校值班,大家说她是一个嫁给学校的人。

肩负使命 不负重托
2001年学区任命她为盘坡小学校长。她上任后首先想到的是改变学校的办学条件,设法为学生购置课桌,自己拿出两千元为学校接通了照明电。2002年,学校要修建围墙,因为学校没有资金,只能动员学生家长投工,老校长劝她说;“算了吧,他曾多次动员过家长,但无济于事,况且地基在农户的地里,根本行不通。”她思前想后还是决定首先跟家长谈心、和农户交流,没想到,一进他们的家门,迎头就是一顿臭骂,甚至推出门外,其中有一家长找到学校,手拿木棒在何老师面前示威说:“我们从来没给学校干过活,你这婆娘还挺胆大,我不干,你能怎么样?”接连那农户的主妇也来了,指着何老师说:“你把墙基砌在我家地边,我就撕烂你的脸,不堪入耳的语言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回到家,她委屈极了,不知跑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次嘴皮,她强烈的事业心感化了村民,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围墙打起来了。接着她又组织动员学生家长投工修建了一间教师宿舍,为了修宿舍,她带领教师从二十多里外的地方用肩扛木椽。在修宿舍期间,她首先让自己的丈夫义务投工十多个,自己天天和大家一起干活,由于长期劳累,她多次晕倒,打一天吊针又立刻回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丈夫身患多种疾病,但她总是丢不下工作去照顾丈夫,有一次,她陪丈夫去医院治病,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于是她匆匆的办了住院手续后,给亲戚打电话让他来照顾丈夫。丈夫每次病情发作,都是邻居照料,她只能打电话安慰。为此遭受到很多人的热言冷语,公婆也多次抱怨说;“自家的事再大,你都能过得去,别人家孩子的小事却忘不了。”幸好她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丈夫。一次,何老师在儿子的作文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妈妈,你给予别人的爱很多,而我和爸爸得到的却很少,我真羡慕你的学生。”每当她回忆起往事时,心里感到很内疚,谁能没有儿女情长,她自责确实对不住自己的丈夫、孩子,给他们父子的爱太少,太少了。
何亚兰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好在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生源也逐年递增。看着学生从原来的四十多人增到一百五十多人,她既喜又忧,喜的是家长都愿意把孩子交给自己;忧的是学生多,教室紧张,仅有的几间教室还是危房。为此事她多次和学区联系,力争项目。2008年在县教体局和乡政府的帮助下,学校新建校舍。终于,10月份全体师生搬进了宽敞漂亮的新校舍。
谱写大爱之歌
2013年7月23日的夜晚,一场特大暴雨如猛虎般的袭来,24日凌晨自家的一间房屋倒塌,这时她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安全,天蒙蒙亮何老师冒着倾盆大雨直奔学校,当她看到学校的一切安全时,才舒了一口气。于是她就给学生家里逐一打电话询问灾情,并且走访离学校近的村子亲自看看自己的学生,当看到有几户村民的房子成为危房时,她就决定让他们住进学校,可是,有户村民不愿丢下自家的财产,在乡镇府的协调下有5户农户安置在学校,其中将带有婴儿的一对夫妇住在教师的宿舍,晚上,何老师陪灾民聊天,成为他们的心理辅导员。当那些农户从学校搬走时,拉着何老师的手说:“你是给我们救苦救难的大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