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山菜博会召开前夕,5月19日一大早,笔者走进大南河流域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甚是喜人,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莴笋,一捆捆莴笋从田间装上农用三轮车,沿着蔬菜产业路开到村道边卸装到大卡车上,嫩绿个大的莴笋吸引了各地客商纷纷前来收购。

大南河流域是武山蔬菜主产区之一,特别是该区域种植的莴笋受到顾客的青睐,主要销往西安、宝鸡、成都、西宁、兰州等地。目前,该区域种植面积1.4万多亩,亩产可达6000公斤,亩收入万元以上,按目前收购价估算,可实现经济总收入1.8亿元以上。

武山县大南河流域蔬菜标准化基地涉及洛门、杨河、沿安、四门、龙台、温泉6各乡镇,86个村2万多户,总耕地面积14.5万亩。该基地主要以设施蔬菜、高寒蔬菜、复种蔬菜、正茬蔬菜生产为主,是全市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县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区和高原夏菜供应基地。

近年来,大南河流域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以发展蒜苗、莴笋、西红柿、地膜洋芋及复种地膜菜瓜、架豆等特色产品为重点,不断推进蔬菜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在洛门、四门两镇河谷川区全面推广“蒜苗—莴笋”、“蒜苗—菜瓜”、“蒜苗—西红柿”、“菜瓜—架豆”等大棚设施高效种植,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2.35万亩,平均产值达到2万元;在杨河、沿安、四门、龙台等乡镇山区大力推广全膜玉米—冬油菜—架豆、全膜玉米—冬小麦—架豆(菜瓜)、正茬架豆—冬油菜—架豆等“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平均亩产值4000元以上。

通过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莴笋、番瓜、架豆等农产品均已通过国家绿色A级食品认证,大南河绿色蔬菜品牌优势逐渐凸显,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蔬菜产业已成为该流域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